莫迪政府很清楚,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拥核国家,一旦真的动起手来,可能会让局势失控。可要是不对4月22日发生在克什米尔的袭击事件作出回应,将很难平息国内民粹势力的怒火。两害相权取其轻,莫迪只能下令部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对靠近实控线的巴基斯坦军队进行象征性进攻,巴基斯坦亦是如此。



有消息显示,当地时间4月27日,巴基斯坦军队在该国的西北边境打出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反突袭战。巴“中械军”(巴国从中国引进了多种作战装备并将它们合成了一个或者数个合成旅)使用中国数架“翼龙-2”并在巴情报局的配合下,对在北瓦济里斯坦地区的巴塔武装据点进行了精准打击。此役或歼灭了40余名武装分子,摧毁了三处弹药库,而巴方自身零损失。

在印巴可能全面开战的前夜,巴“中械军”就先声夺人,在和巴塔武装分子的战斗中立下头等功,这必然会对印度方面造成心理冲击。果然,印度对此或多或少做出了一些反应。有消息称,印度和巴基斯坦及时启动了“军事热线”,避免双方在激烈对峙中失去了分寸。



映射在战场上,当印度战机看到巴基斯坦战机迎面飞来,就开始主动后撤;印度只使用轻武器和巴基斯坦进行互射;印度只在国内进行象征性的军事演习,巴基斯坦对此心知肚明,也和对手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事态发展到这个阶段,相信国际社会看得真真切切: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不想再战了,可为了平息国内怒火,平衡国内外压力,就只能在克什米尔双方的接触线上“做做样子”。尽管这种动作,可能被西方媒体过度解读,可这又能改变什么呢?



值得注意:既然在战场上“难分胜负”,那么印巴就会想到通过非武力的方式迫使对手后撤。比如印度就宣布关闭领空,禁止巴基斯坦的各类型飞机过境;又比如,印度宣布召回驻巴基斯坦的外交人员,并将印度执意“追查凶手”的决心公之于众。巴基斯坦不遑多让,于第一时间找上了中国大使。

中方的反应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心声,在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会见后,中国驻巴大使姜再冬明确表示,“中方支持巴基斯坦维护主权安全,呼吁对4月22日发生在克什米尔的袭击事件展开公正调查”。而在中巴接触的同时,国际社会也行动起来了,联合国、俄罗斯等组织和国家纷纷呼吁印巴保持克制,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化解分歧。



显而易见:外界给到印巴“走下台阶”的筹码足够了,只要印巴不再有激进想法,不再被国内激进势力裹挟,那么这场可能引发南亚裂变的突发事件将就此“偃旗息鼓”。毕竟印巴心知肚明,再这么纠缠下去,对方的“大蘑菇”就可能按捺不住了,会将大家“一起玩完”。

有些投机国家唯恐天下不乱,在印度叫嚣发动战争之际,向印度偷摸输出尖端武器的行为,必然令国际社会不齿。好在莫迪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未能采取过激的动作,而巴基斯坦也第一时间听取了中国和其他友好国家的建议,不然有些事情就真的说不清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