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4月22日:佩德罗·帕斯卡(Pedro Pascal)现身莱斯特广场Cineworld影院,出席《雷霆特工队》(Thunderbolts)英国特别放映活动。

原文标题:《“保护娃娃”:一件售价99美元的T恤如何重新定义时尚的力量》

在伦敦时装周大秀开启的前夜,美国时装设计师康纳·艾夫斯(Conner Ives)随手拿起一件积压许久的白色T恤,用转印纸在上面印上了“保护娃娃”(Protect the Dolls)几个字,然后直接套在了身上。没请品牌策略师,没举行营销活动,全凭直觉行事——我觉得领导者们应该多多遵循这种直觉,但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那么,“娃娃”指的是什么?是跨性别女性——一个在权利、能见度与安全保障方面正遭受日益严重攻击的群体。在酷儿社群中,“娃娃”不仅是个亲昵的称呼,更是骄傲与归属感的象征——一个无需多言却饱含深意的暗语。

次日晚,当艾夫斯在秀场谢幕时,这件T恤不仅引发了关注,简直是引爆了时尚圈。它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在各大时尚榜单上迅速登顶,甚至抢占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康纳·艾夫斯不仅仅设计了一款T恤,还引发了一场营销运动。短短24小时内便有超过2500份订单涌入,每笔销售收入都会用于捐助Trans Lifeline——一家由社群驱动的组织,专为有需要的跨性别人士提供危机支持服务。


从“懒人行动主义”到文化力量


英国伦敦,2022年2月18日:伦敦时装周大秀结束后,设计师康纳·艾夫斯走上T台谢幕。图片来源:Photo by Jeff Spicer/BFC/Getty Images for BFC

多年来,口号T恤常被讥讽为“懒人行动主义”——毫不费力的惺惺作态,没什么实质的东西。但“保护娃娃”T恤为何能与众不同?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面盾牌。跨性别女性在法庭、立法和公共舆论中被不断边缘化之时,这件T恤成了清晰有力的战斗号角。它售卖的不是时尚,而是团结。

2021年,笔者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MTV欧洲音乐大奖,穿着一件背后印着“欧尔班,爱必胜”(Orban Love Wins)字样的古驰夹克走上红毯。这不仅赢得了当地LGBTQI+社群的热烈支持,还登上了全球媒体头条。当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刚刚推动通过了一项禁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展示LGBTQI+相关内容,进一步强化对性少数群体的打压。在国家推波助澜的歧视正逐步成为法律的环境下,我传达的这条信息绝非简单的时尚选择——而是一次抗议,一种团结的姿态,以及对打压行为的公开抵制。

当时笔者认识到、至今也仍坚信的一点是,环境和语境很重要。当世界陷入尖锐的危机之中时,时尚选择便不再只是单纯的选择,而是会成为文化引爆点。

如今,面对最精明的Z世代消费者群体,品牌不能再用一些空洞的姿态来敷衍了事。正如麦肯锡的一项研究所示,消费者要求品牌拿出比口头承诺更有分量的真情实感。他们期望品牌能够真正地付出实际行动——尤其是在捍卫跨性别女性、跨性别男性以及面临系统性威胁的非二元性别人士的权利方面。


为什么语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特洛伊·希文(左)与洛德(Lorde)、查莉·XCX(Charli XCX)和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在科切拉音乐节上。图片来源:Troye Sivan/Instagram

康纳·艾夫斯真正打动人心的,不只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话的方式。“保,护,娃,娃。”

简短、直接、熟悉,却又充满激进力量。在酷儿社群中,“娃娃”是代表亲密与团结的私语,但在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中,这个词听起来可能会显得轻率,甚至带有物化的意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标语具有一定争议性。但艾夫斯毫不在意,因为他选择忠于真实,而非寻求普遍认同。

《商业研究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的研究指出,品牌传播中的精当用语并非只起到点缀的作用,而是具备变革性的力量。恰当的措辞能够引发一场运动——而且在真正凝聚共识之前,它们往往会先激起争议。

艾夫斯选择使用“保护娃娃”,而非“支持跨性别权利”或“爱护娃娃”这种更安全、更易被接受的口号,由此表达自己坚定的声援。他并不追求共识,也不是在寻求更温和、更易被大众接受的表述。他发出的,是情感充沛而非冷静理性的声音,充满保护意图,而非居高临下怜悯。

笔者曾经说过,现在仍坚持认为,一些最强大的品牌理念,已不再害怕和憎恨沾染上关系。实际上,“拉仇恨”反而成为了一种身份标志——证明你触碰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真正重要、足够敏感的神经。据我的经验,懂得语言情感分量的品牌,相比那些一味追求清晰却丧失情感温度的品牌,总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一件白T恤何以成为引发变革的利器


蒂尔达·斯文顿穿着“保护娃娃”T恤。图片来源:Tilda Swinton/Twitter

就这么一件T恤,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却迅速而又猛烈。

佩德罗·帕斯卡(Pedro Pascal)不仅因出色演技深受喜爱,还因对LGBTQ+群体(他的妹妹路克斯·帕斯卡就是一位跨性别女性)的声援而备受尊敬。他在近期一次活动中身穿这款T恤亮相,同行的还有DJ Honey Dijon。流行歌手特洛伊·希文(Troye Sivan)在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的演出中穿上了这件T恤,艾蒂森·蕾(Addison Rae)也在Instagram上晒出了自己的穿搭。据说演员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也为自己和朋友订购了好几件。

在时尚界,像这样的明星背书很多时候都给人一种精心策划之感,但这一次,给人的感觉却是紧迫而真实。明星影响力与草根运动交汇,形成了一场完美风暴。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英国最高法院作出了一项倒退的裁决,对性别认定加以限制,将跨性别女性排除在《平等法》部分保护范围之外。对那些已经在为基本尊严而抗争的群体来说,这不啻为一记耳光。在眼下这个关口,这款T恤已不再只是一种时尚选择,而是一件战甲。

《纺织设计研究与实践》(Journal of Textile Design Research and Practice)近期一项研究表明,时尚行动主义如今已不再是边缘现象,而是一股构建社会经济韧性的关键力量,对边缘化群体而言更是如此。跨性别者的声音过去常被抹去或政治化,如今他们的经历终于被织入了主流叙事之中。


从宣言到立场:品牌塑造新要务

在当今这个世界,真正能塑造未来的品牌与领导者,不会是那些只知道躲在美学背后的人,而是敢于选边站队,敢于打造有使命感的品牌的人;是那些敢于为边缘群体发声,敢于为跨性别女性而战的人;是敢于挑战落后的性别刻板印象,并能认识到性别认同已不是一种“意见”,而是一项基本人权的人。世界已经改变,领导力也必须与时俱进。

“保护娃娃”提醒我们,时尚从来都是带有政治性的,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这一点。

我毫不怀疑,美国设计师康纳·艾夫斯将因那个夜晚而被人们铭记——那一夜,他把一件自制的文化衫变成了一件集美丽、反抗和团结于一身的武器。

“保护娃娃”不是一句低语,而是一声怒吼。

至于那些对这款T恤不以为然、在时装周上看到又有人发表政治宣言便大翻白眼的领导者们,也许更应该自问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真正让你不安的,真的是这个事件本身吗?还是这个时代已对领导力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例如要求你再次改变,要求你敢拿自己——包括你的品牌和声誉——去冒险。如今,真正的领导力意味着要直面文化,而不只是通过迎合文化来获利。

这是因为,在一个连性别认定证书的合法性都能引发争论的文化环境中,沉默不是中立,而是共谋。而如果你连在一件库存白T恤上表达看法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不得不问一句:你真的有足够的勇气担当领导重任吗?

Jeetendr Sehdev获评《Esquire》杂志年度影响力人物,他是一位媒体名人,也是时尚、娱乐和影响力领域的重要发声者,著有《纽约时报》畅销书《金·卡戴珊法则:没有羞耻心为何有市场(以及如何正确做到这一点)》(The Kim Kardashian Principle: Why Shameless Sells (and How to Do It Right))。

本文作者为福布斯撰稿人,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译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jeetendrsehdev/2025/04/26/protect-the-dolls-how-a-99-t-shirt-redefined-the-power-of-fashion/

文:Jeetendr Sehdev

翻译:Lemin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长按图片扫码下载福布斯中文版APP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