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藩王“逆袭”当皇帝,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中,也没有几人能够做到,而朱棣无疑是这一梯队中逆袭难度最大的一人。当年他带领着燕王府800卫士起兵,通过靖难之役,一举打败了建文皇帝,成功的夺取了皇位,开创了被后世评为远迈汉唐的“永乐时代”。



那么有很多人就有过这样的疑问,既然朱棣这么厉害,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当初不传位给他,反而传位给了朱允炆呢?

朱允炆最适合当储君

实际上,立朱允炆为继承人,恰恰是当时朱元璋所能做的最佳选择。至于后来的靖难之役和朱允炆盲目削藩的行为,并不是朱元璋能够预料和掌控的。而在朱元璋眼中的朱棣,还真就不是合适的继承人选。

为什么这样说呢?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之后,为了让大明朝传至千秋万代,于是制定了一个叫做《皇明祖训》的东西,这个《皇明祖训》中制定了许多规矩,其中就包括了后世之君的继承问题。



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且能力出众的帝王,他非常清楚如果皇位继承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势必会让国家面临着动乱,让大明朝出现亡国之危。于是他亲自制定了一套继承的规矩,那就是如果太子薨了,那么必须由太子的嫡长子作为储君。

明朝后来的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之间,就是因为正德皇帝实在没有后代,才把皇位让给了旁支。退一步来讲,即使是按照传统的宗法制来说,太子朱标薨的时候,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都还健在,储君的位置也远远轮不到朱棣来坐。



而且,朱元璋对于长房太子朱标这一脉的喜爱程度,几乎是超越了历史上所有的皇室父子。朱标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被朱元璋亲自指定为吴王世子,称帝之后立马晋级为太子,并且不断的加强朱标的权势,朝堂中遍布“太子党”。

朱标就是朱元璋心目中最爱的儿子和最佳的继承人选,可是这位苦心培养的储君,却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薨了,这对于朱元璋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朱元璋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当然是更加喜爱朱允炆这位嫡长孙(原为庶子,后过继为嫡子),所以朱允炆也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太孙。

不过,朱元璋也并没有单纯因为自己的喜好来确定朱允炆为继承人,他也有着自己的顾忌。储君的变动其实和皇位的更迭有些类似,那就是继位者必须要有着一套自己的班底,否则就算是得到了这个位子,也是会受到各方的掣肘。



朱标在当太子的25年间,其势力遍布朝野上下,太子的威望更是仅次于朱元璋的皇权,可以说是“权倾天下”。所以,朱元璋必须寻找一个能够继承支持朱标这些势力的人,而此人毫无悬念,只能是朱标的嫡长子。

如果此时,朱元璋选择了其他的儿子,身为旁支的皇子突然“空降”成为了太子,那么他就会处于一个被旧太子势力团团包围的局面,到时候新太子为了培养和扶植自己的势力,则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而且这种巩固自己权力的政治斗争,很可能会比朱元璋帮助朱允炆坐稳储君之位的清洗还要残酷。朱允炆在继承了父亲朱棣的一大部分势力后,还需要朱元璋亲自下场清理其余不服朱允炆的势力一事中,就能够看出来,如果是旁支成为太子,绝对会面临比朱允炆更麻烦的局势。

朱棣并不突出

所以,从继承者需要面临的问题来说,即使皇位传给老二、老三,也绝对轮不到身为老四的朱棣,并且从这些皇子们的能力上来说,朱棣还真就不是最为出色的那一个。



从历史上来看,朱棣是一位上马杀敌,下马治国的一代雄主,其治下的大明朝一度达到了极盛的程度,永乐大典、五征蒙古、郑和下西洋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可是,这仅仅是属于朱棣在永乐时代中的表现,而在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间,朱棣仅仅是镇守大明边塞中诸多皇子中的一个。言外之意就是,此时的朱棣相比于其他皇子来说,并不突出。

论军事能力,当时朱棣的几个兄弟中,就有两个和他不分伯仲,一位是宁王朱权,另一位就是楚王朱桢。史书上曾经这样形容过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说他们是:“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而从兵法上来说:“上善伐谋,下善伐兵。”宁王至少在带兵的权谋一点上,就要比朱棣更加优秀一些,并且宁王镇守的地方更为凶险,每当有战事发生,宁王所能够统率的军队是诸皇子中最多的。

楚王朱桢的舞台是在南方,朱棣在自己30多岁的时候才第一次独自亲率大军出征,而楚王在自己18岁的时候,就亲自率兵征讨叛逆了。并且楚王在洪武年间亲自指挥的大战役就不在少数,所以在军事方面来讲,朱棣在朱元璋的眼中还真就没有那么的突出。



并且朱元璋手中的将领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哪一个不是能征善战,战功卓著。所以储君的军事方面根本就不是朱元璋所看重的,朱元璋真正看重的是其治国理政的能力,而朱棣和其他的皇子,基本上都是早早的出去就藩了。

在朝堂之内基本上没有势力可言,就更不要参与朝政了,文治方面朱棣压根连表现的机会都没有,况且永乐年间的文治有许多都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做的,和朱棣本人关系没有那么大。所以,论文治武功,朱棣可以说是诸皇子中较为优秀的一个,但是绝不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因此,朱元璋也绝对不可能将储君之位交给朱棣这个并不突出的儿子。然而,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相继去世在自己的前面,老三晋王更是在朱元璋去世前的前三个月离世。

而朱棣也因此成为了诸王之长,再加上自己领兵多年,在军队中积攒了足够的威望,使得自己面对朱允炆的削藩时,能够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的军队,最终成功靖难。

但是,尽管朱棣后来有多么的优秀,至少在他当藩王的时候,朱元璋是完全看不出来的,所以不选择他来当继承人,也并不是朱元璋的错。

信源:
《明实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