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没有偶尔瞥见过王茜华的身影?

可能是分享老爸喜欢的海棠花开了,或许是和丈夫沈航不经意间流露的温情。

又或许是儿子长大成人,已经成为了她的骄傲。



看着画面里那个略显圆润、眉宇间带着几分生活沉淀的她,心里会“咯噔”一下?

这个记忆里,那个在《当家的女人》、《小麦进城里。



永远拧着一股劲儿、跟生活死磕到底的“菊香”或“小麦”,好像不是同一个人了。

如今的王茜华,面庞丰腴了些,眼神也柔和了不少,少了些棱角,多了些岁月的温吞。

很多人看到她现在的样子,第一反应是惊讶,然后是惋惜:“哎呀,怎么胖了这么多?”“这还是王茜华吗?



都快认不出来了!”这种“认不出”,不仅仅是外貌上的改变,更像是一道时间刻下的鸿沟,连接着她辉煌的过去和如今相对沉寂的现在。

但这背后,绝非一句简单的“发福”或“老了”就能概括。



这变化的根源,得从一种叫“甲亢”的病说起。

在2013年前后,正是王茜华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被确诊患上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这病对普通人来说就够折腾了,对一个需要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上镜的演员来说,更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甲亢这种病,不光让你心慌、手抖、情绪不稳定,还可能带来一个特别影响颜值的并发症,“甲亢性突眼”,就是眼球会显得有点往外凸。



更要命的是,治疗甲亢常用的药物,很多时候会带来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让你体重蹭蹭往上涨,身材走样。

这对一个女演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能接不到心仪的角色,意味着要面对镜头前观众挑剔的目光,意味着可能要承受“不敬业”、“形象管理失败”的误解。

这些年,王茜华一直在积极治疗。但药物的作用、病程的反复,还是不可避免地在她的外形上留下了痕迹。



虽然乡土剧对演员外形要求相对宽容,可看着她从当年那个眉清目秀、甚至有人翻出旧照说她五官神似年轻流量小生的清丽模样,变成现在这样,很多老观众心里还是五味杂陈。

这份“认不出”,背后藏着的是她与病魔日复一日的较量,是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



说到王茜华的演艺生涯,除了“苦情戏专业户”这个标签和后来的健康困扰,还有一件挺让人震惊、也颇具争议的事儿,那就是她曾和梅婷争演《父母爱情》里“安杰”那个角色。

《父母爱情》后来成了国民神剧,梅婷演的安杰娇憨又真实,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经典。



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拿下这个跟自己过往形象反差极大的“资本家大小姐”角色,王茜华当年有多拼。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洋气、更符合角色设定,她一咬牙,在脸上打了足足200多针美容针!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一个一直靠演技和朴实形象吃饭的国家一级演员,为了一个角色,能下这么狠的手。

可见她内心对突破自我的渴望有多强烈,也侧面反映出影视圈竞争的残酷和女演员在外形上的焦虑。



可惜,最终导演孔笙还是选择了气质更为贴合的梅婷。

这次失利,对王茜华打击不小,她后来也坦言感觉受到了“伤害”。



这件事,像一道划痕,留在了她辉煌的履历上,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农村剧一姐”光环之下,不为人知的野心、挣扎和那么一点点“意难平”。

这或许也是她后来人生轨迹中,一个微妙的转折点。



别看王茜华后来成了“农村剧一姐”,好像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其实啊,她的演艺之路,那叫一个坎坷,简直是一部“不被看好”的逆袭史。

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王茜华从小就爱表演。可老天爷似乎总爱跟她开玩笑。



好不容易进了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以为能一展拳脚,结果因为1米66的身高,在需要小巧玲珑演员的儿童剧中备受冷落,只能演大树、演背景板。

她不服输,憋着一口气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成了优等生。毕业后,更是铆足了劲儿,考进了无数演员向往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本以为这下总该熬出头了。没想到,人艺论资排辈,新人哪有那么多机会?

她又开始了漫长的“跑龙套”生涯,演各种没几句词的小角色,在台下看着濮存昕这些大腕儿们发光发热,心里那个急啊。



转机发生在她26岁那年。濮存昕找她演《和平年代》里的一个军嫂。

戏份不多,但她身上那股子韧劲儿和演绎底层女性的质朴感,被导演们捕捉到了。



从此,找上门的剧本,角色几乎都是中年农村妇女,而且一个比一个命苦。

直到《当家的女人》横空出世。王茜华演的“菊香”,简直把农村女人能受的苦都受了个遍。



这部戏让她一飞冲天,拿下了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她红了,但也彻底被定型了。

《关中女人》、《黑金地的女人》、《女人的村庄》、《小麦进城》、《黄大妮》一部接一部,她成了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收视女王”。

但也似乎被困在了“苦情村妇”的模子里,戏路越走越窄。



这条从“被嫌弃”到“被看见”再到“被定义”的路,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和不甘。

屏幕上,王茜华演尽了婚姻的百般滋味。屏幕下,她的感情路也走得不平坦。

她的第一段婚姻,是和一位名叫周京的德国留学生。



这段跨国恋情,并不幸福。两人经济上分得很清,连一起吃饭都AA制,这让好面子的王茜华在朋友面前觉得很尴尬。

更让她一生难以释怀的是,在这段婚姻中,她曾失去过一个孩子。有说法是她为了演戏,瞒着丈夫打掉了孩子。



无论具体原因如何,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成了她心头一道深深的疤。

让她长久地活在愧疚和思念中,常常在梦里相见。这段充满隔阂与伤痛的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



离婚后,王茜华一头扎进事业,迎来了高峰。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到了四十岁左右,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这时,她遇到了比自己小的导演沈航



这段“姐弟恋”最初或许不被看好,甚至经历过波折,王茜华曾打电话给沈航母亲求助,挽回感情,但时间证明了他们的选择。

沈航不仅给了她情感上的慰藉,也在事业上默默支持。



他本身就是导演和演员,两人也常有合作,比如共同出演《党的女儿》等剧。

而对王茜华来说,人生中最重要、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或许就是在45岁高龄时,为沈航生下了孩子。



这份迟来的母爱和家庭的圆满,极大地抚慰了她前半生的创伤。

如今,看着她在社交平台上偶尔流露出的生活气息,能感觉到那份洗尽铅华后的安稳与幸福,是真实而温暖的。



她抓住了时代给予的机会,在乡土剧这个领域做到了极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她的表演没得说,真实、接地气,能把那些挣扎在生活泥沼中的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共鸣。



这份成就,是实打实的。

过早的定型,像一个无形的框,限制了她探索更多角色的可能。

关于《父母爱情》,更是戳破了实力派演员也可能面临的容貌焦虑和转型困境。



而甲亢带来的身心双重打击,则让我们看到了演员这个职业光鲜亮丽背后,不为人知的脆弱和代价。

生活,终究不是剧本,没有那么多逆天改命的金手指。



王茜华的经历,恰恰展现了一个演员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条坦途,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

如今她依然活跃在荧屏上,参演《彩虹》诠释工匠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坚持。

她的人生,比她演过的任何一部“大女主”剧,都更加厚重,也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信息来源】

王茜华个人抖音账号

京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