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5年11月14日,央视网报道,陕西3名男子进山打鸟,打死了2只,而他们却发现这两只鸟有点不一样,它们的脚上戴着环,环上面还写着编号。
3人将鸟带走之后却发现两只鸟的身份不简单,自知犯下大错,又赶紧将鸟给扔了。
那么这两只鸟究竟是什么身份呢?
«——【·打死2只·】——»
这三名男子都是来自重庆,在陕西省留坝县的一处工地打工。
2015年6月4日的下午两点多,他们商量着进山打鸟,还带着装备,是改装后的射钉枪,威力很足。
他们骑着摩托车先后去了好几个地方,最终在一个叫二郎庙村的地方发现了两只大鸟。
这两只大鸟正栖息在一户人家旁边的大树上,它们正在鸟窝里休息。
其中一人就举起了枪瞄准,连续两枪打死了这两只大鸟,大鸟应声掉落在地上,他们赶紧过去将鸟捡了起来。
三人发现这两只鸟的脚上都带着一个环,上面还有编号,但也没来得及多想,他们匆匆将鸟装进袋子里就逃离了现场。
当天晚上,三人心里不安,于是就上网查询,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两只鸟的身份不简单,它们是国宝级的动物,名字叫朱鹮。
朱鹮是十分珍贵的生物,有“东方宝石”的美誉,它曾一度被认为已经在中国灭绝。
1964年,人们曾经在甘肃省康县采集到一只朱鹮个体,自此之后的十几年里人们都再未有过发现,因为这也成为了中国朱鹮“最后记录”。
而在世界范围内,朱鹮的野生种群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之间,前苏联和朝鲜半岛都相继失去了朱鹮的踪迹,而日本曾捕到过5只尝试人工繁育,但最后也失败了。
一直到了1981年,才有专家经过大范围的寻找,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野生朱鹮的踪迹,但是数量仅有7只。
后来人们竭尽全力繁育和保护,朱鹮的数量才有了缓慢的增长。
这三人顿时就慌了,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猎杀了如此珍贵的朱鹮,于是他们连夜就将两只朱鹮的尸体还有用来射杀的射钉枪全部都掉去了一条河流里,打算毁尸灭迹。
为了躲避追踪,他们三人在第二天就全都逃回了重庆家中躲避。
但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他们三人最后迫于压力,分别向公安机关投案并被逮捕。
最终经过鉴定,他们猎杀的朱鹮还是刚出生不久的幼鸟。
而面对法律的制裁,三人表示自己并不知道那两只鸟是朱鹮,自己只是误杀,但是遭到了法院的驳回。
朱鹮是大众非常熟悉的一种保护鸟类,并且他们猎杀朱鹮的地方位于陕西省留坝县,是人们都知道的朱鹮栖息地和分布地,因此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最后3人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他们也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
«——【·朱鹮·】——»
20世纪70年代末,朱鹮在日本被宣布“野外灭绝”,中国也很久很久未见其踪,几乎被国际判定为“绝种”。
在1981年5月的一次野外调查中,奇迹出现了。
当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刘荫增带领一支科考队深入秦岭南麓地区,希望寻找朱鹮的最后踪迹。
在阳光下,朱鹮飞翔时翼下的朱红色更为醒目,仿佛一抹火焰划过天际,它那独特的高鸣“咕哒、咕哒”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经过长时间的走访与调查,在陕西省洋县的洋川河畔,他们在一个叫姚家沟的小山村的山林中,首次拍摄并确认了7只野生朱鹮,其中包括2对成鸟和3只幼鸟。
这是继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见之后,首次确认仍有朱鹮存活于自然界,这一发现震惊中外。
朱鹮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然而随着栖息地破坏与人类活动加剧,20世纪中后期这些地区的朱鹮种群几乎全部消失。
20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发展、林地开垦、水田农药施用及湿地消失,朱鹮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它们需要清洁浅水区域捕食小鱼、青蛙、昆虫等,而水污染和湿地破坏让它们“无处栖身”。
在当时打猎还是一项十分频繁的活动,朱鹮也时常成为被猎杀的目标之一,刘荫增曾到中国最后发现朱鹮的地方甘肃省康县寻找它们的踪迹,然而几次的走访得知的结果却是猎到过但没看加过活的了。
这里相比于1964年发现朱鹮时已经大变样,建立了很多的工厂,而供人们看到刘荫增手里的照片时,拿出了自己打猎积攒的羽毛。
一共有上百枚,从这些羽毛中,刘荫增找到了5枚朱鹮的羽毛,但是工人表示这是在四五年之前打到的,当时一共见到了3只,他打中了其中一只小的。
除了这些外界的因素影响之外,朱鹮自身的繁殖能力也不强,它们是“一夫一妻”的鸟类,每年的繁殖期很短,一次仅能产下一到四枚卵,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朱鹮家庭最多只能养两只幼崽,育雏成功率不高。
种种原因导致朱鹮在多个国家相继“消失”,一度被国际鸟类学界视为“绝迹之谜”。
发现7只朱鹮之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空前力度的保护措施。
1982年设立了“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后逐步扩大到“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朱鹮的核心繁殖地和觅食地实行严格保护。
1989年,第一只人工孵化朱鹮成功,开启人工种群建立之路,之后,科学家不断优化繁殖技术,形成稳定人工繁殖体系。
中国还与日本等国家合作,赠送朱鹮英语种群重建,扩大朱鹮的野生群体,增加它们的基因多样性,让它们能够更好的发展。
到了2023年,全球的朱鹮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1.1万只,这是人们接力保护朱鹮40多年的成果。
尽管朱鹮的保护取得巨大成效,但非法打鸟等行为依然对野生鸟类构成严重威胁,打鸟不仅仅是物种个体的消失,还带来一系列生态链的破坏与人类健康的风险。
鸟类动物的未来应该在广阔的大地之上和无边无际的蓝天之下,它们的生命同样来之不易,人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参考:
央广网《汉中:3男子打死两只朱鹮 1人判9年2人判6年(图)》,2015-11-14
央视新闻《焦点访谈丨见证7只朱鹮到种群数量破万 小县城成了百鸟乐园》,2024-5-23
北京日报客户端《1980年中国差点儿宣布朱鹮灭绝,他怎样发现全世界仅存的7只?》,2024-3-5
环球日报《从7只到种群破万 42年保护让朱鹮“孤羽重生”》,20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