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位广东的网友发帖吐槽,说今年和亲家一起过年,没想到闹了些不愉快。

年前她就听儿子说,打算和谈了两年恋爱的女朋友结婚,两家人先见个面,坐下来谈一谈结婚事宜。

网友家家境不错,因此胸有成竹地在大年初二和亲家见了个面。



一见面,儿子就热络地跑前跑后,忙着喊阿姨叔叔,将网友夫妻两个抛在脑后。

对面的女孩也是矜持,见了面就点了个头,没有一点要亲近的意思。

网友心里隐隐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忍住了。

聊到彩礼和嫁妆这件事,对方父母表示,自己的女儿是上海户口,又是家里的独生女;

因此他们早早给女儿备好了一套市值千万的房产,还有两个铺面。

然而反观网友这边,只有一套广东的小两居作为婚房,东拼西凑最多只有三百万可以当彩礼。

于是对方父母说,三百万也可以,全部拿出来买一套房子,写上女生的名字,以后女生如果怀孕生孩子,要跟她的姓。



网友一听,这简直是霸王条款,又要钱又要跟着她们家姓,自己的儿子以后不得是人财两空?

她气得起身就想走,可是儿子却忙不迭地答应,还不停给她使眼色。

网友察觉到,儿子的心已经完全偏向女方那边了。

她伤心又失望,说:“我终于是认清现实了,就算有三百万又怎么样,儿子还不是给别人家养的!”



你会控制你的孩子吗?

婚姻嫁娶不论是在哪个时代、哪类人群中,都是最容易起摩擦、出矛盾的。

因为由细细一条爱情的锁链连接起来的两个人,现在就要经历商品一样的相互评比和经济条件的考验。

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中,大家都秉持着“生是恩、养是恩、托举更是恩”,尽力为孩子的学业、婚姻、工作提供最好的资源。

但常常因为“嫁娶”这一件大事,就掏空了一个家,再加上孩子的伴侣并不是自己属意的对象,那家长们更会无比忧愁。



但是你知道吗?当你对你孩子的选择产生不满,甚至要求ta因为你的喜好和条件换掉伴侣时,你就已经在试图掌控你的孩子了。

在心理学研究中,父母的应对压力的水平和反应与他们童年生活中面临的压力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也就是说,父母从前面临的压力越小,体验过的压力经验越少,压力的应对能力就更弱;

当他们有了孩子了之后,家庭中的风险和压力显著增加;

对于这样的父母来说,压力和风险感知骤增,容易放大孩子成长路上的风险感知,变为强控制型父母。

这样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被父母保护得滴水不漏,从而也降低了孩子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控制感。



代际的双向矛盾

或许对家长和孩子来说,代际之间的矛盾永远是一个“等待着孩子感激涕零的家长”和一个“等待着家长道歉的孩子”。

曾经在某社交网站上看到这样一篇帖子,发帖人晒了一张食物图,上面是一盆小米粥和剩菜的混合物,问道:

“菜和粥混在一起,不咸,但是孩子不吃。原来孩子也这样,饿了她几天,饿到孩子水煮面团都吃了,这次怎么办?”

评论区网友回她:“为什么不能做孩子爱吃的东西给她吃?”



帖主回复:“不能遇到好吃的就多吃,遇到不好吃的就少吃或不吃。我侄子遇到难吃的鱼猛吃,因为知道鱼有营养;

我女儿就挑食,现在只能上二本,就是还没饿到位。”

这样的家庭氛围,只能说一句可惜了这个女孩,有如此令人窒息的家长。

心理学中的代际价值观是指不同时代的人群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观念或社会规范。

这样的代际价值观很容易在不同时代、特别是家庭内部成员之中发生矛盾;

老一辈的人文化滞后,年轻一辈思想先进,两方难免无法理解对方的选择。



就像婚姻观念,父母辈大多强调“门当户对”,认为这才是婚姻中的重要基础;

只有家庭背景匹配、经济条件落差较小,才能减少婚姻内部的矛盾、保持家庭稳定。

但子女辈却更注重个人的情感选择、价值观是否一致、伴侣的性格是否和自己契合等等,而较少注重家庭背景的匹配。



预期和贪欲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了心理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由他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期望所决定的。

当人们面对着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时,就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能力、观念、价值等因素形成一个预期,按照这样的预期来进行决策。



有时候,父母无条件和无限制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强化;

当孩子可以无所顾忌的从父母这里拿到他想要的一切,那么他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所拥有的财产和资源最终都会归他所有。

正是由于这样的预期,孩子才会一次又一次索取父母的资源,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而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也是为孩子增加了成功的砝码。

当然,这并不是要父母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十几年前人人都相信的谣言“美国父母在孩子18岁时就会将其扫地出门,让其自力更生”。



而是要在保证自己的生活并且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给孩子最好的资源;

而不是培养出一个好吃懒做,只知索取的人,那才真的“白养这个孩子了”。

或许在一些家庭中,代际矛盾只是“爱出现了偏差”,而在另一些家庭中,完完全全就是教育扭曲而“自食恶果”。

在这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时代,不同代际之间的人们距离注定会越来越大;

但唯有爱才是解决矛盾的根源,也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终极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