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我国商务部就中美贸易谈判展开回应,我国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多次想要谈判的意愿,并正在对此评估,但美方也应当拿出诚意、纠正错误!”



尽管我国表示谈判将有周旋的可能,不曾想美特朗普政府竟话锋一转,公然宣布要削减国内机构开支,且同步增加每年高达万亿美元的军费支出

面对美千疮百孔的经济处境,特朗普坚持增加军费的目的是什么?中美两国能否顺利谈判?



当中国商务部释放谈判信号仅24小时,特朗普的“变脸术”再次震撼全球——一边假意求和,一边挥出1万亿美元军费重拳。这场博弈,既是美国霸权焦虑的集中爆发,更是中国战略定力的终极考验。

此情况与中方先前的声明在本质上依旧相吻合。不论是外交部亦或商务部,针对特朗普挑起的关税争端,均已清晰表明立场:若战,则战至终章;若谈,则门户大开,但这一切需在平等、尊严及互惠的原则上展开。换言之,倘若美国持续无理地对中国加征关税,那么这场贸易协商将难以维系。



中美关系最近有点让人看不懂。一边似乎要谈,另一边又在大张旗鼓搞军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五月初,面对美国那边三番五次“想谈”的信号,中国商务部给了回应:注意到了,正在评估。不过,中方把话说得很明白:要谈可以,美方得拿出诚意,改正错误做法。

潜台词就是,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才行,别想搞胁迫那套。中国坚持,想坐下来谈,美国就该先停掉不公平的关税,给全球贸易松松绑。北京早就亮明态度,不吃华盛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



谁知,中方这边刚释放点“有条件接触”的意思,没过几天,美国特朗普政府就扔出个重磅消息: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计划在新财年(2025年10月开始)砸下1.01万亿美元搞国家安全和国防。这数字比去年多了13%,还破了美国历史纪录。

这种“左手橄榄枝,右手狼牙棒”的操作,不能不让人怀疑,美国到底是不是真想谈。



美国这时候猛加军费,自家经济状况其实并不乐观。当初发起的全球关税战,没能让美国经济如愿复苏。反倒是中国的对等反击,加上在稀土、能源等关键领域可能的反制手段,让美国自己也尝到了苦头。企业不好过,股市汇市波动,老百姓对关税越来越反感。

有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面临挑战。报告提到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甚至可能萎缩0.3%,创下自疫情爆发以来的新低。经济不景气的同时,国内通胀压力也不容忽视,有报道称通胀率达到6.8%。这种经济困境似乎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社会不稳定,据称抗议活动波及了30个州。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据说特朗普政府的财政开支计划呈现出鲜明的反差。一方面,有消息称政府打算大幅削减国内项目开支,非国防预算甚至可能减少23%。另一方面,却计划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军备建设。这种一边大砍民生相关开支,一边却巨额投入军事的花钱方式,在经济困难时期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为什么这么干?考虑可能不少。第一,或许想用大搞军备转移国内对经济差、通胀高的注意力。第二,巨额军火订单能让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军工巨头赚翻,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谁敢动?第三,也是最直接的,这笔钱明摆着要提升军事实力。



重点投向导弹防御、核武库现代化、无人作战系统等。不少分析都认为,这就是冲着中国来的。美国近些年没少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次军费重点,比如要给每个师配上千架无人机来抗衡中国优势,似乎印证了它想靠强化军事存在,尤其是在印太地区施压,用军事霸权给不太灵光的经济牌“兜底”。

不过,这场军费狂欢风险也巨大。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每年光利息就够吓人的。这万亿军费要么让债务雪上加霜,要么就得从本已削减的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里挤。



社会矛盾会不会更尖锐?难说。再说,美军那些烧钱的项目,像F-35战机、B-21轰炸机,成本高得离谱,效率却一直有人质疑。这种寅吃卯粮、重军轻民的做法,让人想起历史上有些大国,就是因为穷兵黩武把自己拖垮了。

面对美国这套组合拳,中国的反应显得相当有定力。谈不谈?可以,但门槛清晰:拿出诚意,纠正错误,取消关税。这是原则,也是策略,把球踢回给美国——想谈,先拿出实际行动,别想“空手套白狼”。中国拒绝在胁迫下谈判,“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态度很明确。



美国加码军费,中国也没乱阵脚。应对是多方面的。经济上,除了关税反击,手里还握着稀土等关键资源牌。同时,通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类机制,拓展和别国的经贸合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有分析就说,中国对美出口的依赖度已经明显下降了。

规则层面,中国也没闲着。利用WTO等平台,挑战美国单边关税的合法性,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自己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也没停步。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歼-20隐身战机、055型万吨大驱等先进装备不断列装,战略威慑能力实打实地提升。用技术进步对冲潜在的数量差距,这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底气。

所以,就算美国抛出万亿军费计划,要在核武器、无人机上加码,中国这边也表现得挺自信。认为这动摇不了根本,因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准备一直在进行中。全球格局也在悄悄变化。美国的单边主义,包括关税战,不只惹恼了中国,也让其他国家挺不满和警惕。一些传统盟友,比如日本,在特定时期也抛售美债,这信号就有点微妙。



“去美元化”的讨论和行动在一些国家间慢慢展开。全球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下降的趋势,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美国金融霸权可能有点动摇,开始寻求更多元化的选择。美国国内,超过一半民众反对关税政策,零售商标着“特朗普税”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些都说明美国这套政策内外都面临压力。

说到底,现在中美之间的互动充满张力。美国那边,经济有压力,国内有矛盾,想通过谈判信号缓和一下。但那个万亿军费计划,又暴露了它根深蒂固的战略焦虑和对军事手段的依赖。这威慑动作,看着吓人,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效果怎么样,能持续多久,都要打个问号。



反观中国,似乎更显从容。经济上求自主、促合作,外交上讲原则、有灵活,军事上持续投入、抓技术。中国很清楚,谈判要有基础,这个基础是公平和诚意,不是霸权和胁迫。未来的棋局怎么走,变数还很多。美国的经济能不能缓过来?内部政治社会压力怎么化解?它愿不愿意真的调整对华政策?这些都牵动着后面的发展。

而中国,好像更专注于办好自己的事,走高质量发展和强国强军的路。这场较量,不仅比实力,更比战略智慧和历史耐心。单极霸权的逻辑,在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恐怕只会加速自身的困境。



信息来源

【1】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对话磋商情况答记者问》(2025-05-02)
【2】界面新闻-《特朗普对华关税立场软化背后:想谈判但诚意不足》(2025-04-28)
【3】极目新闻-《美方多次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谈判,商务部:注意到了,正在评估》(2025-05-02)
【4】财联社-《美国2026财年预算提案公布在即!特朗普料削减1630亿美元项目支出》(2025-05-02)
【5】新浪财经-《特朗普在预算案中大砍23%国内支出 破1万亿美元国防开支创新高》(2025-05-0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