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之王”榴莲又称“热带果王”,原产地为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榴莲的果肉颜色淡黄,粘性多汁、酥软味甜,吃起来有雪糕的口感。
榴莲果肉含蛋白质3%、淀粉11%、糖分13%,含B1、B2、C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镁、锌等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营养密度高且均衡。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病人初愈、或妇女产子后体虚,就会选择榴莲补养身子。
榴莲果壳煮骨头汤是很好的滋补品;榴莲壳与其他化学物还可以合成肥皂,能用作皮肤病药材;如:煮榴莲的水能治皮肤敏感性的疮痒。
榴莲的果核也可以吃,煮或者烤都可以;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不容忽视。把榴莲核放锅里,加清水没过,中火煮20分钟后捞出、放入冷水中泡至不烫手;然后,就可以扒掉外层硬皮,食用果仁了。榴莲核吃起来口感有些发粉、感觉像栗子或者芋头。如果烤着吃,味道类似半熟的甜薯。
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官员出国访问时,常会带着当地产的榴莲作为高尚礼品。泰国的民谚有:“榴莲出、沙笼脱”,或者“典纱笼、买榴莲;榴莲红、衣箱空”。这些民谚的意思是:每到榴莲收获季,姑娘们宁愿脱裙子卖掉也要饱尝一顿榴莲。
还有个说法是“当了老婆吃榴莲”。这都足以说明当地居民对于榴莲的喜爱。
现在国内各地商超的水果档位上,一年四季都会有榴莲在卖。榴莲的品种有金忱、甲仑和青尼等,金忱品质最好。未开口、不成熟的榴莲有一股青草味,成熟的才有榴莲固有的香气。成熟后自然裂口的榴莲,放置时间不能太久;若闻到酒精味,就说明已变质,不要再购买或食用。
未熟的榴莲
报纸包住未熟的榴莲
购买到未熟的榴莲,回家后可以用报纸包住、点燃报纸;燃完后,再另外用一张报纸包好,放在温暧处。一般等一两天就能闻到香味,此时说明榴莲已成熟。未开口的榴莲吃之前,可以提起来直接丢在地上摔;摔出裂口后,从裂口处撬开即可食用。
爱吃的榴莲者说它果肉香甜、滑似奶膏,望之则垂涎欲滴、趋之若鹜,食之则狼吞虎咽、停不下来,食之后则齿频留香、回味无穷。不过,也有不少人不喜欢榴莲,对其独特的气味避之若浼(读měi)。有鉴于此,有些航班、饭店等公共场所会特别提示客人禁止携带榴莲进入。
想要尝试榴莲但又无法忍受其气味者,在第一次吃榴莲时,入口前、可以先屏住鼻子的呼吸,只享受口感。这样,就闻不到气味。尝试几次后、再吃时,就会因为榴莲的口感香甜而不会介意气味奇异了。
关于榴莲的名字,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率船队三下南洋,由于出海时间太长,许多船员都归心似箭。
有一天,郑和在岸上发现一堆奇果,拾得数个同大伙一起品尝。岂料,品尝以后,多数船员称赞不已,一时不再想家了。很有船员以前都没有见过这种水果,于是就有人问:“这种果叫什么名字?”
郑和随口答到:“流连”。以后,人们就取其谐音,将这种水果称为“榴莲”。
榴莲虽好,但一次不可多吃;原因在于其丰富的营养,可能会让您的肠胃无法完全吸收。如果这样,身体将会上火。
吃榴莲过量,按传统医学的说法会导致热痰内困,表现为呼吸困难、面红、胃胀。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在东南亚也有化解办法,具体就是吃几个山竹。山竹是“水果王后”、至寒之物,可降服“水果之王”、消泄榴莲之热。
曾经有榴莲爱好者说:榴莲和山竹我都喜欢吃啊,要是同时吃榴莲和山竹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放开肚子吃了?也不可以。榴莲性热、山竹性寒,两者同时吃虽然能避免上火,但可能引起便秘。它们两种都富含纤维素,进入肠胃会吸水膨胀;食用过多,将阻塞肠道(便秘)。
榴莲
榴莲
尽管榴莲富含营养,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壮阳等功效,但也不是人人适宜。如,榴莲含热量及糖分较高,肥胖人士宜少吃,糖尿病者更不建议食用;榴莲含较多钾,肾病及心脏病人要少吃;另外,感冒病人也不宜多吃;还有经常咽干、舌燥、喉痛等热病体质和阴虚体质的人,也要小心食用、不能过量。
据称,泰国曾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一连吃了四只榴莲后,不治身亡。泰国卫生部曾因此劝告公众一天不要食用超过两瓣榴莲。民间还流传着榴莲和其他食物相克的说法。
榴莲不能和螃蟹同食。
两种都是高蛋白食物,吃多了会增加肾的负担,也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但是,专业人士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道理。事实上,无论什么食物吃多了,都会吃撑、都会导致胃部不适。
榴莲不宜和海虾、河虾、海带同食。
虾和海带中,砷的含量较高。砷分为三价砷和五价砷,五价砷基本无毒,三价砷毒性剧烈,其另一个名字叫砒霜。榴莲里的维生素C会和虾里的五价砷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三价砷。
曾有一则消息说:一名台湾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初步验尸,断定为砒霜中毒。砒霜从何而来?一名医学院教授被邀协助破案。教授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个小时,暴毙之谜便揭晓:“死者并非自杀,亦不是被杀,而是死于无知。”
大家莫名其妙,教授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吃虾本身没有问题;但却同时服用了维他命C,问题出在这里!”
这个消息出现在2009年。事后,有人进行了辟谣,说女孩的死因并非如此。维C和虾里的五价砷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有毒的三价砷,是事实。只是海产品的砷含量很低,每一公斤海产品含砷量不到0.1毫克,而砒霜摄入达几十毫克才能中毒。这样计算起来,每次摄入海产品的量必须达到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且要吃大量的榴莲,还得让他们在体内完成反应,才能产生能足够量让人中毒的砒霜。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必太介意。
榴莲
榴莲
榴莲不能与温性食物同吃。
牛肉、羊肉、狗肉等食物,皆属于燥热之物;同时吃的话,会因上火而发炎或者因上火导致其他疾病,也可能因上火而诱发以前的疾病。按照中医的观念,这个说法确有一些道理,但是只要适度、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榴莲不能和牛奶一起食用。
”吃榴莲后饮牛奶,毒过眼镜蛇“。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吓人,据说,曾经有一个28岁的中国游客就是因为同食榴莲和牛奶后、死在了泰国。对于这个说法,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个说法没有任何道理,即使有人因同食这两种食物引起不适,也大多跟个人体质有关,是个别案例、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2016年5月,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的“十大乳业谣言”中,该谣言就位列其中。
榴莲不能和可乐同食。
有说法称:可乐是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和榴莲一起食用容易引发心脏病、猝死。而事实是,榴莲不是很容易消化,而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使肠胃膨胀、不利于消化;肠胃原本就不适的人,同时食用这两种食物、可能引起腹痛等情况。对于正常人来说,无需介意。
榴莲不能和茄子同食。
据称,两者一起食用会让身体上火,不利健康。而实际上,茄子是凉性的,榴莲是热性的,两者同食不会有问题。
吃榴莲后喝酒会致死
网传:有游客在泰国,吃很多榴莲后又喝酒,导致酒精中毒、血压飙升,猝死。据称,泰国有规矩:吃大量榴莲后,8小时内不能饮酒。也有网友证明说:泰国那边爱喝酒的人,吃榴莲那天绝对不碰酒,特别是烈酒。
业内人士解释:榴莲属热燥食物,与酒同食会热上加热,身体受不住。同时,榴莲含有大量硫成分,可使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大大降低,影响肝脏对酒精的代谢。
喝酒不能吃榴莲
日本筑波大学曾用酵母乙醛脱氢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榴莲提取物对于乙醛脱氢酶的作用。结果发现,榴莲提取物对乙醛脱氢酶有一个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可达70%。
菲律宾研究者用大鼠做了体内实验。大鼠在摄入榴莲提取液后,又喝了加了酒精的水,结果体内的乙醛代谢速度变低。
但有专业人士认为,这两个研究参考价值有限。第一个实验用的是酵母的乙醛脱氢酶,不是人的酶;第二个,实验的大鼠、不是人。也有人不信邪,偏要试试看。一个马来西亚人组织了一个吃榴莲喝酒的派对,大家喝了啤酒和红酒,并无异样。另一个马来西亚人在酒吧喝醉后吃了整整三颗榴莲,除了宿醉反应没其他感觉。
还有一个新加坡人在YouTube上传了视频,视频中他一边吃榴莲、一边喝酒,包括威士忌和啤酒。这些挑战“吃榴莲后喝酒”的人,全部挑战成功。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其实还是要归于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日本和菲律宾的研究者实验时的剂量没有公布,挑战者们喝了多少酒也没有说明。真相应该是,对于以上和榴莲犯冲的食物,对于一个正常的人,只要不是同时大量摄入,一般都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存在某些健康隐患,就那不好说了。
所以,对这个问题,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只要不是摄入榴莲和酒精严重超量,肯定不会致死;只是两者同食,会影响体内酒精的代谢、导致严重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