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顿踏实美味的早餐
往往是美好生活的开场白
早餐,藏着一个城市的性情
藏着最朴实的烟火气息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
江津的早餐吧~
对又来包子
1982年,对又来包子在几江镇老米市街(现在的美食街)创立,45年来,对又来包子店一直坚持使用传统松针蒸制,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对又来酱肉包 记者 钟尧 摄
▲新鲜出炉的蒸饺 记者 钟尧 摄
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口味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和口味,店内现有鲜肉、酱肉、芽菜、玫瑰黑芝麻馅的包子,鲜肉、素菜馅的蒸饺,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如今,对又来包子店已经成为了江津的一张美食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顾客正在购买包子 记者 钟尧 摄
地址:江津区几江街道美食街(老米市街35号)
北固门周包子
在江津有一家历经近四十年风雨的包子铺,它以其独特的味道和浓厚的烟火气息,它就是位于北固门街26号的“周包子”。
▲皮薄馅大的包子 记者 钟尧 摄
为保证品质,店里的肉馅都是选用肥瘦均匀的猪肉制成,前一天处理好食材,第二天早上现包现卖,确保新鲜。
▲热腾腾的周包子 记者 钟尧 摄
包子的馅料由猪肉、葱、榨菜、老姜等组成,蒸好之后口感鲜嫩多汁,面皮是纯手工制作和自然发酵,蓬松柔软有嚼劲,让包子的口感更丰富。
▲正在品尝的食客 记者 钟尧 摄
地址:江津北固门街26号
荞麦芝麻饼
在老米市街街角,有一家荞麦芝麻饼店,靠着“一直在改变”,一年卖出10万张,在美食江湖中闯出了一片天。
▲准备出锅的荞麦芝麻饼 记者 黄娅秋 摄
热吃时,外皮酥脆得让人惊艳,轻轻一咬,“嘎吱”声清脆悦耳。芝麻的香气瞬间在口中爆开,紧接着是苦荞麦的清香和桃仁的醇厚,层层递进。
冷吃时,口感绵软有嚼劲,每一口都饱含着丰富的味道,越嚼越香。
▲美味的荞麦芝麻饼 记者 黄娅秋 摄
美食地址:老米市街97号(四不挨天桥下)
苏曹记佳正绍子面
沿着江津老城的街道,慢步至南安街口,来到这家“苏曹记老白沙绍子面”。
▲苏曹记佳正绍子面店门 记者 苏展 摄
虽现在门头为“佳正臊子面”,但“老白沙绍子面”在江津人心目中更为有名。区别于重庆小面传统的麻、辣、香,这一起源于1897年的老白沙特有面食,更偏重于清淡、鲜美。面条细长,厚薄均匀,绍子鲜香,面汤稠而不腻,具有“薄劲光、煎稀汪、酸咸香”的特点。其特制绍子中包含野生菌、豆腐干、鸡蛋、大头菜、鲜猪肉等十多种原材料,吃过不会有发腻、上火的感觉。据江津地方志记载,最早“白沙绍子面”从传统“八大碗”中的“虾羹汤”演变而来,甚至在民国时期登上过宋美龄、邓鹤年等名人的餐桌。
▲美味的 绍子面 记者 苏展 摄
如今,店主苏承禄已是这一“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从2009年落户江津城区,一年四季每天都能卖出数百碗面,许多顾客光顾的历史甚至超过10年。
▲食客吃地津津有味 记者 苏展 摄
地址:江津区几江寄到南安街7号(老四牌坊小学对面)
天香街刀削面
在江津天香街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开启了美好的一天,每一根面条都劲道十足,每一勺浇头都饱含匠心。
▲热气腾腾的刀削面 记者 黄娅秋 摄
新鲜的高筋小麦粉,清晨现熬的浇头,数小时的慢火炖煮,熬出的是生活的醇厚滋味。
▲刀削面 的浇头 记者 黄娅秋 摄
28年,这家刀削面馆见证了江津的变迁,也陪伴着无数食客成长。它早已不只是一家面馆,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欢笑与泪水,温暖与感动。
▲天香街刀削面店门 记者 黄娅秋 摄
地址:江津区天香街30号老字号刀削面米线面
万山羊米线
万山羊米线既是一道美食,也承载着不少江津人情感的归属,见证着无数不经意的小温暖、小确幸与小幸福。
▲色香味俱全的羊肉米线 记者 陈婷 摄
一锅醇香浓郁的羊肉汤,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羊骨浮沉,一个“鲜”字便在沸腾的气泡中浓缩成精华,也在时间的沉淀下逐渐散发醇厚的清香。
▲用料十足的羊肉米线 记者 陈婷 摄
此外,米线没有添加其他原料辅助粘合,而是对纯大米进行加工,以达到入囗不粘牙的滑爽口感,散发着稻米独有的清香,呈现细嫩紧实、不易脆断的绝佳口感。
▲顾客正在用餐 记者 陈婷 摄
地址:江津区几江四牌坊街37幢2号
伴随着晨
光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
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
更是一天活力的“营养剂”
也藏着一座城市独有的味觉记忆
江津还有很多宝藏早餐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记者:傅婧整理
编辑:傅婧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河 流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