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感慨:“我想了十天十夜,始终想不明白印度为何要挑起与我们的冲突。”
彼时,对于印度的无端挑衅,我们满心困惑。而倘若当时中国综合国力更为雄厚,印度恐怕早已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时光流转至2025年,如今回望,相信众人即便再苦思冥想十天十夜,也难以理解印度为何会对巴基斯坦发动攻击。现实却是,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正与日俱增,曾经让我们想不通的“怪事”,印度或许又要重演一遍。
不过,随着一份据称来自印度情报机构“研究分析局”(RAW)的绝密文件在Telegram曝光,也揭开了印巴冲突的罪魁祸首!
该文件日期为2025年4月16日,呈交印度内阁秘书处,披露RAW策划在美副总统JD·万斯访印期间,于克什米尔制造高伤亡恐袭并嫁祸巴基斯坦的计划。该恐袭行动是RAW“混合战争立方体”战略的一部分,此战略融合多种手段,欲借一次“假旗行动”达成多目标:
印度的阴谋也在持续推进中,当前,印巴局势正持续恶化,从至少三个关键迹象来看,印度似乎正紧锣密鼓地为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其一,印度既未提出任何实质性的和谈条件,也未释放任何旨在缓和紧张局势的信号。相反,印度持续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称其为针对印度人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通常,若一方无意升级冲突,行动会克制且可能虚张声势威慑,同时积极寻求对话解决根本问题,如中印边境问题磋商多年仍保持对话,显示双方无意激化矛盾。但印巴局势不同,印度未提谈判条件、未释放缓和信号,反而不断无端指责巴方与恐怖主义挂钩,种种迹象表明,印度目前倾向于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手段。
其二,印度总理与防长接连缺席俄罗斯阅兵式。俄红场阅兵期间,普京邀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但受印巴边境局势升级影响,莫迪取消行程。起初印政府安排国防部长辛格替代赴俄,后辛格也取消,改由副防长率团。这一系列人事调整体现印对地区局势谨慎,莫迪政府正为潜在军事行动做更周密战略部署,若时机成熟,印巴冲突或进一步升级。
其三,印巴冲突持续,印度蓄意维持边境热度。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对峙至今未停,印巴双方虽未扩大冲突规模,但边境交火事件仍呈常态化态势。印度此举实则暗藏战略意图:通过持续制造低烈度冲突,印度旨在吸引美国等国际社会关注,为其后续军事行动制造“合理性”借口,同时为可能升级的军事对抗争取外部支持。这种“可控冲突”策略既可试探巴基斯坦底线,又为印度调整军事部署预留时间窗口。
既然印度存在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图,为何至今未付诸实践?
究其根本,印度未对巴基斯坦实施军事打击的核心原因,在于巴基斯坦背后有中国作为战略支撑。从综合国力对比来看,印度在常规军事力量层面占据显著优势,若无中国持续的战略支持,巴基斯坦或早已陷入生存危机。正是这种来自中国的坚定支持,构成了印度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时的重要战略制约因素。
印度对地区格局的认知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将中国视为长期战略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又觊觎巴基斯坦的战略价值。这种双重战略焦虑导致印度在南亚次大陆持续维持军事威慑态势,但始终无法突破战略困境——既无法在军事层面撼动中国战略存在,又难以通过军事手段从巴基斯坦获取实质性利益。这种战略定位的模糊性,实质上反映了印度在地区权力结构中的认知偏差与战略困境。
印度为何谋划潜在冲突?实则是莫迪政府有算计。其认为美国挑起的对华关税战及全球供应链调整是契机,欲借西方市场驱动力效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新枢纽,为获此利益不惜冒险。
不过,印度也有所考量:既不希望冲突全面升级致难以收拾,又迫切想获美国更大支持,尤其是战略层面的紧密经济循环体系。为此,印度试图打击巴基斯坦以博取美国认可,这如同向美国递“投名状”,表明自身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价值。
但印度也深知风险,若局势失控,可能无法获美承诺利益,反遭重创。这种潜在风险正是其行动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在当前这样的国际与地区局势背景下,一个令人费解的假设浮现:倘若印度真的不顾常理地对巴基斯坦发动打击,那将会引发怎样的局面呢?从现实考量来看,印度现阶段完全没有与巴基斯坦展开全面战争的意图。毕竟,印度当下最为渴求的是从美国那里获取助力其制造业发展的机遇,而一旦与巴基斯坦全面开战,制造业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冲击,又何谈推进制造业呢?
印度这种既怀有军事行动的冲动,又不敢将冲突规模扩大的矛盾心态,决定了它所期望达成的效果,就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实施一次有力且具有威慑性的军事打击。印度企图达成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凭借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的这一番“狠狠教训”,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印度军事强国的形象,进而以此作为筹码,不断与美国进行利益交换,谋取更多、更大的实际利益。
我们是否应坐视印度对巴基斯坦动武?答案是否定的。对中国而言,若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发动军事进攻引发区域冲突,中国需支持巴基斯坦制衡印度。因为巴基斯坦若在印巴冲突中损失重大,会削弱中国国际影响力,助长印度地区霸权及对外扩张倾向,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反之,中国坚定支持巴基斯坦并促使其占优,将向国际社会表明,获中国支持的国家在地区事务中有更强话语权与行动力。因此,印巴军事冲突是中国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助力巴基斯坦获胜,中国将获巨大政治利益;巴基斯坦若失利,会对中国战略布局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当下,印度准备开战却不想打大规模,还妄图借一战获取战略大利。但印度想简单了,若其打击巴基斯坦谋战略利益,中国也将有重大战略损失。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会大力支持巴基斯坦,且中印工业能力差距大。所以,印度虽在备战,实则也需做好挨打准备,毕竟相比开战,其挨打可能损失更惨重。
莫迪豪赌,中国已经做好了最坏准备!
莫迪对巴基斯坦的战争准备堪称世纪豪赌。若印度打击巴基斯坦,必会激怒中国,届时印度恐遭重创。
对中国而言,不支持印度对巴作战有三大坏处,支持则有好处,故中国必大力支持巴基斯坦取胜。不支持的坏处如下:
其一,大国威信受损,周边国家会倒向美国,为维护强国形象,中国只能支持巴基斯坦;
其二,“一带一路”倡议受重创,不仅经济投资损失大,美国还会极力阻挠;
其三,美印会得寸进尺,损害中国利益。因此,基于这三大坏处,中国定会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基于上述三大不利影响,中国出于战略考量,必然坚定支持巴基斯坦。那么,若中国选择与巴方并肩应对印方的压力,又将获得哪些实质性收益呢?至少可归纳为以下三大战略优势:
一是立国威,中国若支持巴基斯坦打赢印度,可向世界彰显实力;
二是有助对抗美国,支持巴基斯坦使亲美国家减少,大国斗争取胜后利益巨大;
三可借机削弱印度,若印巴冲突升级,大力支持巴基斯坦重创印度,利于中国减少战略障碍。
在当前国际局势背景下,中国秉持着对地区和平稳定的高度责任感,已就南亚地区潜在的安全风险做好全面预判与应对准备。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但若印度执意在印巴边境地区采取军事冒险行动,中方将基于与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联合国框架内依法依规为巴方提供必要支持。这种支持不仅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外交斡旋等和平手段,更可能引发地区安全架构的深度调整,届时南亚地缘政治版图或将面临重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