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卖点,其实还是在智能化上面。而智能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座舱,一个是智驾功能。

明显智驾最为吸引人,所以过去的这一两年以来,大家可以发现各大有实力的车企,都在卷智驾功能。



并且不仅卷这个功能,在营销上也是极尽吹牛之能事,各种吹牛,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用户,都觉得现在的汽车,可以让车自己开了,驾驶员可以不用管了。

这就造成了很多严重的事故,因为很多的新手司机,居然敢放开双方让车自己开,自己睡觉去了……

于是前段时间工信部出长,整治“智驾乱相”,从宣传、使用、部署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并表示现在的所有智驾,均是辅助驾驶,不能乱吹,甚至如果因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严重的话,负责人甚至可判刑。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很多车企,都将自家的汽车关于智驾方面的描述,甚至是命名进行了更改。

比如小米汽车,就已经统一修改了有关智驾的措辞。原本小米 SU7 标准版(不带激光雷达)搭载的 Xiaomi Pilot Pro,以前叫做“小米智驾 Pro”,现在改成了“小米辅助驾驶 Pro”。

而SU7 Pro、SU7 Max带激光雷达的Xiaomi HAD,以前叫“小米智驾 Max”,现在改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很明显,措词更为稳重和准确,明确了它就是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智能驾驶之类的,以免用户误解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小米,其它众多的车企都进行了类似的改名,比如比亚迪、小鹏等,也是明确标注了是“智能辅助驾驶”,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系列汽车也是如此,标注的是“智能驾驶辅助”,而不是直接写是智驾之类的。

可以预计的是,当L3被正式批准上路之前,各大车企的智驾功能,都会标注是辅助驾驶。这说明驾驶员才是驾驶第一责任人,车只是辅助而已。



这种改名,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很多消费者称,终于不用听车企吹牛了,之前听他们吹各种自动驾驶的牛时,就一直会担心哪个大傻子真的信了车能自动驾驶,生怕要出事,特别是自己的朋友说他的车可以自动驾驶时,一直就有点害怕,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一点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