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近日在北京会见俄罗斯能源部部长齐维廖夫,双方围绕发展中俄能源合作交换了意见。中方双方表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俄能源合作日趋成熟、稳定、坚韧,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国家能源局愿与俄方积极落实好两国元首关于能源合作的重要共识,积极务实发展双方能源合作,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作出能源贡献。
在经贸领域,2024年,在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低迷的背景下,尽管美西方国家设置重重阻碍,不断打压中俄合法贸易往来,但是,两国合作依旧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俄2024年双边贸易额再度创下新高,达到244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4.1%,俄罗斯对华出口大致持平。
在人文领域,2024年,在国际对抗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两国以中俄文化年为契机,继续扩大人文交流,通过多种场合以多种形式举办了多场文化交流活动。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特朗普没开启第二任期之前,美国还把蒙古当做“制约”中俄的一枚关键棋子。此前,仗着被美国高看一眼,蒙古迷糊了好一阵。那段日子,其不仅对美国言听计从,还亲手捧着境内的矿产、空域送到了美国的面前。可是蒙古真是听不得人“劝”的,眼看着蒙古不回头,俄罗斯也没耐心继续耗着了,经过一番筹谋,其索性直接在去年“官宣”了跟哈萨克斯坦合作的计划。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此前表示,俄罗斯已经启动了经过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预计该管道每年可以输送450亿立方米天然气。他透露,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谈判正在进行中。诺瓦克表示,新天然气管道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50亿立方米天然气,向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地区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他补充说,项目进程已经启动,“目前正在进行计算和可行性论证,谈判也在进行中。”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当前,处于对能源安全和能源贸易的多重考虑,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已经逐渐迈入顶峰阶段,受制于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国家对俄能源脱钩已是板上钉钉,俄罗斯因欧洲市场萎缩,急需扩大对华出口。而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在逐年上升,3年前俄罗斯已经超越沙特成为我国最大的能源供应伙伴,中国进口天然气约40%来自俄罗斯,尽管我国仍然坚持多元化的能源贸易道路,避免依赖单一国家。
说起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这条管道2019年12月正式投产,年输气量380亿立方米,直接连通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成了我国北方能源供应的一大支柱。“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规划早在几年前就提上了日程。最初的路线是这样的: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出发,穿过蒙古国,再进入我国境内。蒙古国这段过境线路大概950公里,占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一。
普京(资料图)
直观地说,我们当前的能源合作选择还是很灵活的。一个是多元化能源结构已经构成,现有中亚—中国管道年输气量约550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正计划建设第四条对华管道。相比俄罗斯,中亚国家在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上更具谈判空间。另一个是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光伏与风电成本将低于火电,大幅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需求。
近日,在莫斯科举办的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上,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对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做出了积极的总结与展望。他表示,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格局的变化,中国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在2025年,俄罗斯对华液化天然气的供应量,预计会超过前一年830万吨的水平,再创新高。随后,他提到了中俄哈管道项目。他坦率地指出,从俄罗斯经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计划,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