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声势浩大的音乐节让很多人看到了铁路青年的另一面。

“这些开火车的也能唱这么好!”

“跟专业的乐队差不多。”

“太有激情太有感染力了。”

去年10月,全国铁道团委举办首届铁路青年音乐文化节,来自全国各地的铁路青年聚集,展示技艺才能,散发青春活力。

这是铁路团组织服务铁路青年的一个缩影。

为丰富铁路青年八小时外业余文化生活,更好地服务他们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全国铁道团委推动在青年集中的单身宿舍和铁路社区建设了一批青年之家,作为联系、凝聚、服务青年的阵地和载体。同时,以青年之家为牵引,以青年兴趣为纽带,在铁路片区、单位孵化了一大批青年自组织,通过常态化开展小型化、多样化文体活动的形式,为铁路青年提供情感交流、生活技能、文化休闲需求等服务。

埋头工作的年轻人要“喘口气”

开火车的、修火车的、乘务员……平时,这就是一群埋头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在铁路的各个岗位上忙碌着,有时还要日夜兼程。

他们也想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喘口气”。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铁路华服社负责人、徐州机务段团委副书记王喜喜深有感触,他所在的徐州机务段35岁以下青年有1365人,工种主要是火车司机和机车检修工,上班时不是在火车上就是在铁轨旁,下班之后回到宿舍不是睡觉就是刷手机,业余生活单调又枯燥。

“他们的朋友交际圈窄,尤其是异地工作的,没有什么娱乐可供消遣的。”王喜喜说。他对这样的生活太熟悉了。曾经,在单位的宿舍区,随便推开一扇门,都能看到或坐或躺的年轻人在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橙C沙龙·青年夜校负责人、绵阳工务段团委书记程小慧也有同样的感受。她所在的绵阳工务段属于山区铁路,大多数职工工作和生活都在工区驻地。这些铁路青年在旅客看不到的地方,日复一日地默默做着铁路线路及桥隧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每天能打交道的,除了同事,就是手上的工具了。而且那里地处偏远村镇,文娱活动很少,他们8小时之外的时间显得苍白又沉闷。

事实上,这曾经是绝大多数铁路青年的日常。

如何丰富铁路青年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营养供给,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调节他们的工作压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工作动力,这是铁路共青团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用兴趣把大家凝聚起来

下了班以后能干什么?那得看青年们喜欢干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铁路团组织也是下足了功夫,在青年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跳舞、健身、唱歌、书法……青年们的兴趣五花八门,铁路团组织则有的放矢,健身社、乐团、华服社、读书协会……以青年兴趣为依托的青年自组织一个一个建起来了。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雅韵东方”乐团成立的时候,乐团负责人、太原铁路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宋曦曦可没想到能有那么多人响应。成立乐团的想法最初是她和青年职工们聊天时碰撞出来的。

“有个青年说他在校园里曾经组过乐队,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没有再一起玩过,感觉还挺遗憾的。当时我就想热爱音乐的青年一定还有很多,不如让他们在工作后继续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宋曦曦说。

在与各单位团委书记沟通交流后,一个由各种器乐专长青年组成的青年乐团成立了。

“各单位青年得知要成立乐团的时候,都很兴奋,报名人数一度超过了我的预期。挖掘出了更多有才能、有才艺的太铁青年。”宋曦曦表示,这为青年们提供了一个艺术碰撞的平台,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

宋曦曦介绍,乐团会定期线上进行选曲、编曲的讨论,将专长青年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交流,确保参加乐团的青年技艺和能力都能有所提升。今年集团公司团委还专门举办了专长青年培训班,其中就有器乐演奏这一专项,让线上交流的“乐友们”线下团聚,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宁铁-音乐联盟”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不到20人,如今,这个青年自组织已经发展到了300多人,涵盖了整个南宁局集团公司所管辖的地域,不管是在边远小站,还是在繁华闹市,都有“宁铁-音乐联盟”的“票友”。

“宁铁-音乐联盟”负责人、南宁铁道大酒店营销部经理刘涛说,起初他就是想把这群有着同样爱好的青年聚集起来,“一起聊聊音乐,一起玩玩”。

他也没想到这个组织“越做越大”,从单位零星的演出机会,发展到大型的演唱会。“2014年11月,我们申请集团公司工会、团委批准,自发组织,自行策划,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宁铁人 音乐梦’主题音乐会,时至今日,这个主题音乐会已经举办了10年,演出地点几乎涉及南宁局所有地区,参演人数累计超百人,到场观众累计超5万。”

如今,在太原的铁路迎春单身公寓里,“内燃”健身社是一个火热的存在。常常是一有活动,就有很多人呼应。

“既能充实青年们的业余生活,又能引导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社负责人、太原机务段团委书记徐瑞说。

徐瑞介绍,迎春单身公寓位置在太原市的老城区,周边配套的生活设施和青年职工理想中“高大上”的样子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在公寓楼中单独划分一片开放空间成立健身社后,大多青年都感到很欣喜。除了日常锻炼,健身社还会定期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先后开展过“内燃自我 青力攀登”崛围山红叶登山行、“一‘滑’而过 踏雪飞扬”滑雪活动等户外健身活动,受到青年们的欢迎,成员也由最初的12人发展壮大至86人。

有收获,更有成长

据全国铁道团委的一项统计,目前全路共建设青年之家110个,有青年自组织818个,涉及文体兴趣类、公益服务类、业务攻关类、理论学习类等多种类别。这些散落在各铁路局各站段的青年自组织在2024年开展过4000多场活动,影响覆盖铁路青年数万人次。

王喜喜的微信上能看到年轻的同事们各种花式“晒”:漆扇制作、茶艺课、陶艺制作……那些穿着各色汉服的青年们会随时出现在他的朋友圈,在那些照片里,他能感受到汉服给这些年轻人带来的变化。

来自东北的孙诗雨是徐州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曾经他在这里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业余活动。火车司机作业时间不固定、经常熬夜,休息时他大都躺在宿舍刷手机、玩游戏,人也逐渐变得孤僻。后来在同事的推荐下,他参加了一次华服社的活动。自那以后,他便喜欢上了华服,主动学习汉服制作、配饰制作、古代礼仪等,一有时间就参加社团活动,逐渐成为了一名资深华服爱好者。在社团他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人也变得阳光、自信、开朗,工作上更有干劲了。

2024年4月,共青团中央在上海举办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系列活动,11名华服社的铁路青年身着华丽的汉服,在华服周上展现了属于铁路青年的风采。

“以汉服等传统服饰为载体,通过组织铁路青年体验华服、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加深对华服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生活中的状态也会带动工作状态。”王喜喜说,这是华服社想要实现的效果。

对于绵阳工务段的青年们来说,青年夜校是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许多青年职工表示,夜校不仅满足了他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求,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场所,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夜校的开设是符合青年职工实际需求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程小慧表示。

青年职工杨朋最喜欢青年夜校的篮球活动,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篮球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又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场上我们一起挥洒汗水,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场下,我们分享生活,交流工作经验。”杨朋说。

全国铁道团委负责人表示,青年自组织在服务青年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引导青年职工队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照顾青年特点,用青年化方式做好服务和引导青年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