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五一小长假,烧烤摊就跟草地上的蒲公英似的,哪哪都是!
刚入夜食欲还没完全苏醒,空气就已经开始混合着孜然、烤肉香、还有小龙虾的麻辣味道……你是不是也特别期待和朋友围坐一圈撸串、喝啤酒,顺手把“烦恼”也烤一烤?老实讲,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和朋友们约了好几次烧烤局,大呼过瘾。不过,最近我总觉得有点“心虚”——好些串串吃完闹肚子的频率,明显比冬天高出不少!
为啥越到立夏之前,烧烤摊好像更危险了?
我也纳闷!难道是气温涨了、还是肉变娇气了?
直到最近一个朋友分享他食物中毒的小经历——只因为撸串时贪嘴点了点平时最爱的鸡翅和鱿鱼,结果一晚上厕所都去吐槽了八遍。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食材时刻都适合下肚,有些串,咱们还真得等夏天来了再说。”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作为一个撸串发烧友、也是被烧烤“教育”过的人,立夏前最不建议贪嘴的三种烧烤食材——有些你绝对想不到!
第一个,鸡翅。
别看鸡翅万人迷,烧烤摊必点C位,遇到春末夏初,却是暗藏风险。鸡翅油脂多,肉层厚,中心点老是火候不够易夹生。本来鸡翅保存就讲究,稍微贮存不当温度高了就容易滋生细菌。摊主有时候图省事会提前腌好一大盆,结果天慢慢热起来,腌制时间一超就变得炎得更快,不新鲜了。
你以为烤得香喷喷就安全?其实最容易出现烤外熟里生——特别是那种看着焦香,其实骨边和关节处还是粉红的鸡翅!
我真的吃过,烤鸡翅看着香气扑鼻,结果一口下去冰凉带血丝,当晚肚子就咕噜咕噜地闹腾了半宿……据说有的人体质还会直接拉肚子,甚至食物中毒。所以价格再实惠都要睁大眼——点烤鸡翅一定要看现场有没有提前烤好的,如果能点现烤现吃最好,烤出来肉容易脱骨证明熟透啦。
再来就是鱿鱼串。
大家撸串是不是都爱来一堆鱿鱼?口感筋道、又带点海味,怎么都不过瘾。但其实春夏之交的鱿鱼格外危险。一方面,鱿鱼保存十分依赖冷链和低温运输,气温一高,保存时间一旦长了,极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夜市摊很难有全程冷藏,尤其是人气爆棚摊点,忙得连清洗都草草了事。
我有次点了烧烤摊的鱿鱼须,烤得特别焦,觉得肯定没问题吧,结果晚上就开始上吐下泻。查了资料才知道,鱿鱼表面很容易残留未清洗净的蛋白残渣,加热不彻底就很容易惹麻烦。其实好质量的鱿鱼价格不会便宜,一斤三四十甚至更贵。过于便宜的多半就是冷冻货、隔夜货,这种可千万别贪便宜。小窍门:烤鱿鱼要选刚解冻没多久、表面有光泽弹性的,新鲜的没有腥臭味,烤的时候多盯着,看到汁水干了才算入味。
说到第三种,不得不提大肠、肥肠这种内脏类烤串。
每次夜市摊这些都卖得飞快,价格也比肉串划算(通常一串三五块),不过这“性价比”背后可能藏着大风险。内脏类储存要求极高,处理清洗过程配套不好,“残留味道”重,还容易携带细菌和寄生虫。春末夏初气温回暖,一旦腌制不当或者烤不熟,寄生虫、细菌容易猖獗,再加上肥肠多油,肠胃本来就不耐受,容易直接闹肚子。我爱吃烤肥肠,但去年有一次吃得太尽兴,吃完第二天就拉肚子、满肚子不舒服。后来特意问了摊主,才知道这一批肥肠其实上午就解冻出来了,中午才上火,烤的时候也只是“稍微过一下”而已……
小技巧奉上:想吃肥肠记得选干净看起来油光发亮、无异味的,现烤现卖的摊点风险相对小点,尽量避免预制串。一旦闻到酸臭味,千万别点;食材新鲜时油脂为奶白色,而不是灰黑、发黄,那种多半是有问题的。
说实话,撸串是小确幸,但健康还是头等大事。气温转暖的立夏前,很多食材保存本来就“走钢丝”,特别是鸡翅、鱿鱼、肥肠这些高风险选手,稍有不慎就拉肚子甚至引发食物中毒。饭店里虽然看着卫生,但处理过程咱们也没法全程监督,保险起见还是宁可“馋一阵”,别“痛三天”。经济条件允许时可以去正规连锁烤店、烧烤自助,至少后厨环境、食材冷藏靠谱些。
最后再唠叨一句哈:想要撸串撸得安心,记得等气温稳了再开吃,鸡翅、鱿鱼、肥肠这些别贪嘴。多点蔬菜、豆皮、玉米、蘑菇,既解馋又健康~下次谁再跟你说“天一暖就得撸串”,你心里可要有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