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总第859期
值日编辑:张正阳 单敏敏
审核:叶维杰 石雅风
执行主编:陈卓
*阅读今日日报,请关注“南亚问题研究小组”微信公众号
维津詹姆港宣传海报。图源:《印刷报》
《印刷报》5月2日报道,莫迪5月2日出席印首个深水集装箱转运港“维津詹姆港”(Vizhinjam Port)揭幕仪式。维津詹姆港位于印南部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Trivandrum)附近,现有30个泊位,可容纳100万标准箱。项目总耗资868.6亿卢比,以公私合作(PPP)模式建造,其中喀邦政府出资537.086亿卢比,占据多数股权;阿达尼集团出资249.7亿卢比,联邦政府将以“缺口补助”形式提供81.8亿卢比。莫迪称赞阿达尼集团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他还批评喀邦执政党印共(马)长期以来反对私人投资。目前,喀邦政府正积极推动港口周边物流、地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分析指出,维津詹姆港对印意义重大。一方面,目前印大部分转运集装箱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处理,启用维津詹姆港可将转运业务带回国内,节省大量外汇。另一方面,港口建成有助于推动喀邦经济发展,吸引庞大海外工作者回国就业。值得注意的是,在揭幕仪式上,莫迪与印共(马)籍喀邦首席部长皮纳拉伊·维贾扬(Pinarayi Vijayan)相谈甚欢,而喀邦议会在野党领袖、国大党喀邦委员会副主席萨提森(V.D. Satheesan )则因“未收到正式邀请”为由拒绝出席揭幕仪式,引发外界猜想“在野党INDIA集团内部矛盾”。
NEWS
MCC官网上公布的对尼援助项目资金分配情况。图源:观察者网
尼《加德满都邮报》4月25日报道,在美政府效率部(DOGE)提议下,特朗普政府决定正式关闭“千年挑战公司”(MCC),恐严重冲击尼泊尔基础设施建设。MCC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为包括尼在内的多个国家提供援助,但不少分析认为MCC实际上是“美对项目实施国进行渗透”。2017年,尼与MCC签署“千年挑战计划”协议,2023年8月正式生效,项目总投资6.97亿美元,其中美援助5亿美元,尼注资1.97亿美元,涵盖电力项目、道路升级合作。尼总理奥利的经济和发展顾问卡蒂瓦达(Yuba Raj Khatiwada)表示,虽然美未通知尼项目取消,但尼已通过非正式渠道获悉“美决定停止项目”。尼计划在正式收到通知后请求美方重新考虑该计划,“因为MCC项目已获尼议会和美众议院批准,具有条约效力,且MCC两个项目为国家优先项目,必须完成”。有观点认为,美关闭MCC和国际开发署(USAID)客观上将极大提升中国在外援方面的影响力。
NEWS
2019-24年印汽车零部件出口价值。图源:Statista
《印度快报》5月1日报道,特朗普政府“选择性豁免”汽车关税,严重冲击印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此前,特朗普政府宣布“2025年5月3日起对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电子部件等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25%关税”。4月29日,特朗普政府再次调整汽车关税政策,宣布未来两年内对在美组装汽车使用“本土或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原产地规则(domestic or USMCA content)”的零部件提供一定程度的关税抵消与减免。根据新规,2025年4月3日至2026年4月30日,在美组装汽车所用的进口零部件,可获制造商建议零售价(MSRP)3.75%的关税补偿,2026年5月1日至2026年4月30日补偿额度降至2.5%。分析指出,美此举主要惠及加拿大和墨西哥,但却将印厂商置于不利竞争地位。数据显示,印约27%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面向美市场,2024-25财年印对美零部件出口总额约70亿美元,占印该类产品出口总规模的近三分之一。此外,美25%的进口关税生效后,印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平均利润率或从当前的12%-12.5%下降1.25至1.5个百分点。
NEWS
2004-2023年印巴贸易规模。图源网络
半岛电视台、印《经济时报》5月1、2日报道,印巴矛盾持续升级,冲击两国“非正式贸易”。1996年印授予巴“最惠国待遇”(MFN),印巴正式开展自由贸易。然而,两国频繁陷入紧张关系,双方官方层面贸易发展迟缓。数据显示,印巴双边贸易额2017-18财年24.1亿美元($2.41 bn),但到2023-24财年已降至12亿美元($1.2 bn),而2024年4月至2025年1月印对巴出口总额为4.477亿美元($447.7 million),巴对印出口总额仅42万美元。然而,印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表示,印巴实际贸易规模远超于此——印对巴非官方层面的年出口总额约为100亿美元($ 10 bn),“印货物被运至迪拜、新加坡、科伦坡后,储存在当地转运中心的保税仓库内,这期间货物免税。货物在更改文件和标签(如将原产地印度改为阿联酋)后重新出口至巴”。目前,随着两国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上述“灰色贸易渠道”恐面临更大阻力。5月2日,印对外贸易总局(DGFT)发布通知,禁止直接或间接进口巴所有商品。然而,有分析认为,两国政府虽意图通过禁令遏制非正式贸易,但该贸易通常由私企主导,且巴对印商品需求较大,因此实际执行难度较大。
NEWS
外资大规模减持印债券。图源:路透社
路透社、彭博社5月2日报道,投资者对美印达成贸易协议态度乐观,带动印外资流入、空头回补,有望助印扭转前期低迷经济形势。汇率方面,卢比兑美元汇率已从2月87.95的历史低点升至83.78,基本收复特朗普第二次胜选以来的所有跌幅。债券方面,尽管4月外资再度减持印1110亿卢比(约13亿美元)债券,且规模再创新高,但鉴于全球贸易冲突出现缓和迹象,以及市场对印经济预期良好,预计随后一段时间印债券市场外资流入情况将逐步恢复。制造业方面,4月汇丰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8.2,尽管略低于预估的58.4,但仍高于3月的58.1,是10个月以来最佳水平。在受访企业中,消费品制造业增幅最大,新订单增长保持强劲;出口订单规模也保持较快增长。然而,分析指出,一方面,出口订单快速增长或表明印企已适应全球贸易新格局及美关税政策,全球产能长期看或有望向印更多转移;另一方面,此轮强劲内外需求引发的价格上涨短期内或将促使制造商上调销售价格,向消费者转嫁成本,恐不利于印制造业未来扩产。
NEWS
克什米尔抵抗组织澄清言论。图源:X
《印度教徒报》4月26日报道,克什米尔“抵抗组织”(TRF)4月26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否认参与帕哈尔加姆袭击,并将此前发布的“承担责任”声明归咎于“印政府网络入侵”。TRF声明指出,“(TRF)坚决否认与帕哈尔加姆事件有任何关联。任何将此事归咎于TRF的说法都是虚假的、草率的,是蓄意抹黑组织行动”。同时,声明表示该组织此前发表“承担责任”的声明“未经组织授权”,强调“有理由相信这是印政府有组织的网络入侵计划”“有迹象表明印网络情报人员牵涉其中”,并表示将进一步“进行全面调查”。
NEWS
孟伊斯兰大会党埃米尔沙菲库尔·拉赫曼。图源:《外交学人》
《外交学人》5月3日发表题为《重塑伊斯兰组织:孟“伊斯兰左翼”的崛起》的评论文章指出,孟伊斯兰大会党正借助“七月革命”向兼具伊斯兰传统与左翼进步价值的“伊斯兰左翼”转型,以摆脱历史包袱,并赢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本文作者沙菲·穆罕默德·穆斯托法(Shafi Md Mostofa)系达卡大学世界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匈牙利中欧大学民主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
伊斯兰大会党是孟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政党,选民基础扎实。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该党选举表现却长期不尽人意,历年来民调支持率往往不到10%。
一是伊斯兰大会党奉行保护主义方针,坚持原教旨主义传统,但这违背孟传统苏菲派神秘主义、包容性、精神统一等元素。二是伊斯兰大会党在1971年孟解放战争期间曾与反独立势力结盟,背负“反解放”“反民族主义”“背离国家基本价值观”的骂名,党内部分领导人甚至因“反动行为”遭到处决,导致该党长期难以赢得公众信任。三是伊斯兰大会党的伊斯兰主义纲领无法吸引城市中产阶级,难以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孟中产深受自由民主价值观及世俗主义信仰影响,通常怀疑甚至完全敌视伊斯兰大会党。四是孟国内存在上百个“伊斯兰政党”,这种派系林立的格局极大削弱伊斯兰大会党的号召力,分化其穆斯林选民基础。
然而,2024年孟“七月革命”的变革浪潮为伊斯兰大会党重塑自身政党形象创造契机,推动其多措并举开展全面调整。一是积极参与革命后的社会救助活动,如在洪灾期间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支持,有效拉近其与普通民众距离,获得更多基层支持。
二是主动吸收传统左翼政党关注的社会议题,提出平等、社会公正、保障全民就业的承诺,强化宣传“伊斯兰福利国家”(Islamic welfare state)理念。例如,该党主席沙菲库尔·拉赫曼(Shafiqur Rahman)向全国承诺“孟将无人失业”。值得注意的是,该党口号“伊斯兰是解决孟加拉国问题的答案”口号在革命后获得广泛支持。
三是在关键议题上展示进步主义立场。少数民族权利方面,该党声称孟宗教少数群体应与穆斯林一样享有充分公民权利。性别问题方面,伊斯兰大会党主张有效平衡伊斯兰文化传统与进步主义价值观的“孟加拉国模式”。此外,伊斯兰大会党首次表示,若有确凿证据证明该党曾存在“反解放行为”,将愿意公开道歉。
上述举措表明,伊斯兰大会党试图融合伊斯兰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左翼价值,打造独特的“伊斯兰左翼”政治模式,以吸引希望在传统伊斯兰主义与世俗自由主义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的年轻一代。然而,伊斯兰大会党要想彻底摆脱历史阴影、实现真正的政治转型,仍需在未来证明其转型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阅读今日日报,请关注“南亚问题研究小组”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宋可馨
本期审核:陈珏可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印国防工业大崛起?美国居然是印军火最大购买国…
编译 | 枪击点燃火药桶,美印“准同盟”反而加速南亚局势失控?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