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打仗,武器优劣,兵力多少,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最为关键的是信息通讯速度快不快,因此,孙子兵法明确指出:“兵之情主速,待而迟,兵不惰。”这意味着在战争中,迅速行动的军队能够占据上风。因此,兵贵神速,打仗只要动作慢一点,就处处受制于人。



我军早期打仗,完全就是靠人力两条腿走路,以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传递信息。一般流程是,信息发出方用一种特殊的笔,把机密信息写在白衬衫上,然后人力传递;信息接收方收到后,用一种特殊的药水一刷白衬衫,衣服上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字,可以看到信息。



比如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所通过的一系列文件,瞿秋白作的《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的《军事报告》等等文件,就是用白衬衫传达给井冈山。

井冈山也有几百平方公里,绝大部分都是森林,山高林密,层峦叠峰,地势险峻,部队通常也是分散在各地,当年毛主席和朱老总互相寻找,朱毛和彭德怀互相寻找,也要花费了不少工夫!因为谁也不知道谁在哪里,找人费功夫,传递信息更要费功夫。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的通讯实在太难了,靠着毛主席的运筹帷幄,超强的军事预判能力,可能只能偶尔赢几次,但如果面对敌人数万甚至上十万人的进攻,要进行大兵团对决,如果还是这种人力传递的通讯模式,极可能会延误军情。比如之前靠人力传递,误传毛主席被开除党籍,导致毛主席不能担任前委书记,给红军造成一定影响。

直到1931年,我军从张辉瓒师部缴获一台15瓦特的收发报机,如获至宝。同时,同时,还俘获了数个无线电报务员,有两个人自愿加入我军。



毛主席和朱老总亲自热情接见愿意加入红军的两位无线电报务员,一个叫王诤,另一个叫刘寅,仔细了解无线电台的情况。

过几天后,毛主席亲自筹划,建立了红军的第一个无线电台,台长就是王诤(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也是我国通信行业,电子行业的奠基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创始人)。



自此,这个电台跟随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行动,毛主席就有了自己的“耳朵”,红军电台昼夜一直有人值班,监听着国民党部队发出的每一个无线电讯号。

从1921年建军,到1931年我军拥有第一部无线电台(之前只有中央才有,方便中央和共产国际联系),至此,足足有10年时间。

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国民党部队做梦也未曾想到,红军居然有了无线电台,也在接收着他们之间的联络电报!



1931年5月15日黄昏,红军电台从空中捕捉到重要情报!那是国军公秉藩师部准备去东固,毛主席忙碌着调兵遣将,在公秉藩师必经之路上布好“口袋”,一举歼灭公秉藩第28师。那一刻,公秉藩还在通过他的电台发SOS求救信号,这个信号却被红军电台收到了,红军总司令部闻讯笑声连连。



这一战最重要的是,红军还缴获了公秉藩师一部100瓦特的电台以及了六部15瓦特电台,自此,红军建立了无线电总队,王诤任总队长,红军的通讯不再靠传递了,主要部队之间能够用电台联系,还能够直接和在上海的党中央建立无线电报通讯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