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1963年,于凤至收到软禁中的张学良的离婚信,伤心的她没有回信,却转头给赵一荻写去一封信,看哭无数人。
1916年,19岁的于凤至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15岁的张学良。贤慧温良的她赢得帅府上下一致称赞。
但玩心重的少帅却常流连往返花丛中,1928年与少女赵一荻走在了一起。于凤至与张学良约法三章,赵一荻以秘书身份留了下来,不久后为张学良生下一子。
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两人命运也急转直下。
很快,张学良被囚禁,发妻于凤至苦苦营救无果后,请求狱中陪伴丈夫,“我们是结发夫妻,我怎能忍心汉卿受此难?”
她随张学良辗转于奉化、黄山、萍乡、郴州等各囚室。艰苦的条件、抑郁的心情让她患上了乳腺癌。
在张学良的争取和一再恳求下,她终于同意去美国医治,也是为了保留张家骨血,为日后营救张学良做准备。
只是她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一生。
于凤至在异国他乡接受手术,经历了人生黑暗时刻。然而,她却凭借顽强的意志,不仅战胜了病魔,还通过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在异国他乡打造了一片商业帝国。
这些年,她从未忘记为丈夫的出狱而努力,就在她奔走疾呼时,却突然收到了张学良寄来的一封信,整个人都惊愕了。
信中写道:
我的爱妻凤至大姐:
今生得一凤至为妻足矣!反思之,我给了你一些什么?只是一世辛苦,半世哀愁。
想当年,弟统领十万兵马,南征北战,气吞万里如虎,如今却因无罪而沦为阶下囚,连累你伴狱,形同犯妇。
几年来,小弟习读《圣经》,似有所悟,欲摈弃一切人间苦恼,而皈依基督。
然戒律有言,不能一夫多妻,只可有一位太太。小弟权衡再三,一生所剩时光苦短,且与大姐重逢无日,夫妻之情名存实无。而一荻在我身边侍奉左右,也有几十年光景了,遂生求近而舍远之念。
请求大姐与汉卿解除婚约。大姐是明白人,定能理解小弟心愿,何去何从,任由大姐酌定。
原来张学良受宋美龄影响,已弃佛教转信基督,希望能受洗成为基督徒,但宋美龄坚决反对。
她说:“你与于凤至是正式的婚姻关系,又与赵四小姐同居了几十年,这相当于有两位夫人,不符合基督教的教规。如果你要信奉基督教,必须与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
张学良于心不忍,却权衡再三,还是提笔写下了那封请求离婚的信。
于凤至只觉万箭穿心,多年的苦等,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辛酸苦楚顷刻间化作无尽的悲伤,她泪流满面。然而,这位从小知书达理、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辗转反侧之后,做出了艰难决定。
聪明的她当然明白,这封信的表面原因背后,还有更深的隐情。自己多年在国际上奔走疾呼,让某些人恼羞成怒,势必会关系到张学良的安危。
于是,她决定放手!但她并没有直接回信张学良,而是给妹赵一荻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张学良读罢当场泪尽。
缇妹慧鉴: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1940年我赴美医治乳癌,已经廿余年不曾见面,真是隔海翘首,天各一方。
记得是1928年秋天,在天津《大公报》上看到你父亲赵燧山因你和汉卿到奉天而发表的《启事》,声称与你断绝父女关系。那时虽然我与你还不相认,但却有耳闻。你是位聪明果断,知书达理的贤慧女子。
你住进北陵后,潜心学业,在汉卿宣布东北易帜时,你成了他有力的助手。为了家庭和睦,你深明大义,甚至同意汉卿所提出的苛刻条件:不给你以夫人名义,对外以秘书称谓。
从那时开始,你在你父亲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表现出超人的坚贞和顾全大局的心胸,这都成为我们日后真诚相处的基础与纽带!
你我第一次见面,是1929年的冬天。我记得,那天沈阳大雪纷飞,我是从汉卿的言语上偶尔流露中得知你已产下一子,这本来是件喜事。但是我听说你为闾琳的降生而忧虑。
因为你和汉卿并无夫妻名分,由你本人抚养婴儿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你有心把孩子送到天津的姥姥家里,可是你的父亲已经声明与你脱离了关系,你处于困窘的境地。我在你临产以前,就为你备下了乳粉与乳婴的衣物。
那时我不想到北陵探望,令你难为情。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亲自到北陵看你。我冒着鹅毛大雪,带着蒋妈赶到你的住处,见了面我才知道你不仅是位聪明贤慧的妹妹,还是位美丽温柔的女子。
你那时万没有想到我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来“下奶”,当你听我说把孩子抱回大帅府,由我代你抚养时,你感动得嘴唇哆嗦,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你叫一声:“大姐!”就抱住我失声地哭了起来……
汉卿后来被囚于奉化,你已经由上海转香港。我非常理解你的处境,你和闾琳暂避香港完全是出于不得已!经我据理力争,宋美龄和蒋介石被迫同意我去奉化陪狱。嗣后,我随汉卿转辗了许多地方,江西萍乡、安徽黄山、湖南郴州,最后又到了凤凰山。
转眼就是三年,缇妹,我只陪了汉卿三年,可是你却在牢中陪他20多年。你的意志是一般女人所不能相比的,在我决心到美国治病时,汉卿提出由你来代替我的主张,说真的,当初我心乱如麻。既想继续陪着他,又担心疾病转重,失去了医治的机会。
按说你当时不来相聚也是有理由的,闾琳尚幼,且在香港生活安逸。我和你当时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要么放弃闾琳,要么放弃汉卿,一个女人的心怎能经受得住如此痛苦的折磨?
后来,你为了汉卿终于放弃了孩子……缇妹,回首逝去的岁月,汉卿对于我的敬重,对我的真情都是难以忘怀的。
其实,在旧中国依汉卿当时的地位,三妻四妾也不足为怪(依先帅为例,他就是一妻五妾)。可是,汉卿到底是品格高尚的人,他为了尊重我,始终不肯给你以应得的名义……闾瑛和鹏飞带回了汉卿的信,他在信中谈及他在受洗时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
我听后十分理解,事实上20多年的患难生活,你早已成为了汉卿最真挚的知己和伴侣了,我对你的忠贞表示敬佩……现在我正式提出: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深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且真诚地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
特此专复,顺祝钧安
姊:于凤至
于旧金山多树城
1963年10月
于凤至展现出的大度,令人心疼。
1964年,张学良与陪伴了36年的赵一荻喜结连理。于凤至以自己的辛酸退出,成全了这段旷世之恋。
她还购置了别墅,按照东北老家的风格布置,希望将来留给张学良和赵氏小姐居住。
于凤至心心念念与张学良再见一面,却最终未能如愿。1990年,93岁的她悄然离世,将6亿美元财产全部无条件赠予张学良。
她的墓碑上,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张凤之”,她至死都冠以夫姓,还留下空穴,希望与张学良“生不同衾死同穴”。
当重获自由的张学良前来祭奠,看到墓碑上的字,忍不住痛哭流涕。
“此生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张学良百年之后,还是选择葬在了赵一荻身边。于凤至将半世纪孤寂酿成琥珀,封存了民国最后一场盛大的失约。
只是,她至死等待的人,是否配得上这样的深情?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