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其实已经给了美国机会,但为什么说特朗普一点都不珍惜呢?还有为什么说黄仁勋不安好心呢?

现在来看,美国在已经打不动关税战了,有消息称美国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联系我们,希望我们赶紧答应跟他们谈判,虽然中美双方都没有正面回应这件事,但这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



从“对等关税”开始后,市场的反应已经很明显——美国的经济正受到严重损害,如果继续硬撑下去,相信特朗普也明白自己扛不住了,所以他曾多次释放出要下调关税的信号,试图来稳定市场。

但问题是,特朗普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美国一边放风说“考虑下调关税”,另一边国会却在推动立法切断中美的半导体合作,这种“边喂糖边扎针”的套路,就很难让人相信他们的诚意。



我们不得不怀疑美国谈判的真实目的,看起来,他们并不是想追求一个平等的解决方案,而是想用谈判当筹码,逼中国做单方面的让步。

其实美方只要能满足三个核心条件,双方还是可以谈谈的:取消单边关税、停止技术封锁、撤销非法制裁,如果这些条件都做不到,那谈判的意义就很有限。

我们本来就占理,如果美国不先改正自己的错误,任何谈判都只是他们用来掩盖施压和讹诈的工具罢了。



我们手中捏有王牌也不怕跟老美来一场硬碰硬,通过稀土出口管制打击美国军工产业链,同时加速市场多元化,这些举措都可以使我们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其实,想要和解很简单,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但特朗普就是不珍惜机会,反而在台海、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还炒作所谓“中美即将达成协议”的舆论。

美国政府不仅一点诚意都没有,甚至还想在芯片领域对我们加码封锁。



最近,特朗普在芯片领域的对华政策有了重大变化,计划全面升级拜登时期的出口限制,他们的核心目标,是彻底堵住像英伟达这样的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售“特供版”AI芯片的渠道。

英伟达是全球销售芯片的龙头之一,但自从拜登从2022年开始拉拢盟友对我们实施高压限制后,英伟达实际上已经被禁止向我们销售它最先进的芯片产品,现在特朗普政府又想更进一步,直接封死这些可能的出口通道。



之前,英伟达为了绕过拜登的芯片出口限制,专门开发了一款降级版芯片,比如H20,通过降低性能参数来符合出口要求,但特朗普团队觉得,这种“技术降级”的方式反而帮助我们维持了AI研发的基本算力供给,没起到真正的限制效果。

当时黄仁勋人在北京,谈到特朗普对英伟达特供版H20芯片的限制措施时,他表示,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经对英伟达的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不过,他也表示,英伟达会继续努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

《华尔街日报》指出,从黄仁勋过去三个月两次访华,以及他在中国发表的相关言论来看,英伟达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



还有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私下里反对美国任何新的限制措施,并表示中国已经能生产一些性能和他们“特供版”H20芯片差不多的产品。

不过,也有报道分析称,黄仁勋曾暗示美国政府,现在是时候修改美国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了,一些人认为,黄仁勋背后可能还有其他意图。

特朗普这次加码限制,主要是因为对中国AI技术进步感到非常焦虑。



DeepSeek-R1模型的横空出世,只用了557.6万美元的预训练费用和2048块英伟达H800芯片,就在55天内达到了可以比肩美国顶尖模型的性能,这说明我们在AI领域的突破效率非常高。

虽然英伟达特供版H20芯片的性能被削弱,但它依然在支撑中国的AI产业,美国担心,这种长期的技术渗透会慢慢抵消他们的限制效果。

不过,美国的过度施压,反而会逼着我们加速芯片的自主研发,最终还可能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短期内,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的自研芯片技术正在快速追赶,比如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已经达到英伟达A100的80%,寒武纪的思元590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也接近H20的表现。

另一方面,像英伟达这样的美国企业为了维持盈利,不得不持续游说白宫放宽限制,而我们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即便在禁令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进口了价值78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同比还逆势增长了12%,其中60%是通过第三方渠道转口的,这种“堵不死”的局面,说明美国的单边制裁效果正在逐渐减弱。

正如一些美国媒体评论的那样,这种政策既打击了美国自己的企业,又加速了我们的技术自立,最终,美国可能会在AI竞赛中失去自己的领先优势。

信源: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黄仁勋劝特朗普:AI芯片出口规则得改,中国紧追其后

黄仁勋访华表态,贸促会回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665783438169114&wfr=spider&for=pc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