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位于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红楼梦数字艺术展人气火爆。据主办方数据,假期前三天,展览推出的“再读《红楼梦》,从‘借’书开始”特别活动和“DIY非遗漆扇”互动活动吸引近万名游客参与。假期还剩最后两天,快来红楼梦数字艺术展亲手制作非遗漆扇,穿梭于数字技术与古典美学交织的红楼幻境中,感受非遗技艺与经典名著交融的独特魅力。



“再读《红楼梦》,从‘借’书开始”特别活动,邀请观众以书换票,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据了解,观众只需携带任意一本《红楼梦》相关的实体图书、连环画或影音碟片,即可免费兑换展览门票一张,同时还能带走他人留下的另一本《红楼梦》,通过书籍交换,让经典在不同读者手中“流动”起来。成都市民石先生带了三本《红楼梦学刊》来到展览,“这几本书是我在2014年从杂志社订阅的,今天把它们交换给需要的读者,我觉得很有意义。”换票观展后,石先生挑选了一本《红楼梦清·孙温绘全本》带回家。据主办方介绍,该活动已吸引五百人次参与。



在“非遗漆扇DIY”互动活动中,游客可以自行将扇子旋转于矿物颜料里填色,让黛玉的翠竹、宝钗的牡丹、探春的芭蕉跃然扇间。扇子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人物的性情、家族的兴衰。从晴雯撕扇的恣意,到石呆子护扇的悲壮,从宝钗执扇的机心,到黛玉题扇的才情,都是作者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洞察。



观众手持亲手绘制的非遗漆扇,穿行于虚实交织的“大观园”,开启一场沉浸式文化之旅。来自重庆的大二学生罗彬璇在展览六棱镜数字艺术装置前,举着漆扇打卡拍照。“漆艺的流动感像极了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今天亲手制作了漂亮的漆扇逛展览,真是一次很独特的观展体验。”罗彬璇说。



“锦官入梦·蜀韵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是东郊记忆将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的数字艺术项目,展览用数字技术高度还原原著120回的情节内容,从人物、生活、情感等方面解读《红楼梦》所构建的数字化沉浸式场景。“‘借’书活动旨在打破经典的距离感,而漆扇体验则构建了情感连接。”展览策展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跨界融合,让文化经典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图片 主办方 编辑 曾雪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