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长王辰,凭借“推动创立“4+4”医学教育制度”的功劳,近日在网上非常热火,引来各种评论。就连首都医科大学前校长饶毅,都亲自下场,公开发文《请勿错怪王辰教授》为其洗冤。同时也为协和“4+4”医学教育模式站队,认为该模式对协和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完全适合协和医学院,而且适合其他部分院校。



一、何为医学教育“4+4”模式

“4+4”学制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最初来自于北美,并非协和或王辰校长自己发明的。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是:从各高校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中,选择优秀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并经过相关考核的有志学医者,

进入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因为此模式含本科教育4年,医学院教育4年,所以谓之“4+4”学制。这种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具有多种专业背景。并且给一些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条选择学医的新路径。

在国内,协和是最早推行的。2018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新百年的元年,正式开始实施“4+4”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当时此举被称再开中国医学教育先河!



二、“4+4”模式之妙处

作为“4+4”模式的国内推动者及领导者,协和医学院的王辰校长,曾表示“4+4”学制具有以下三大堪称“妙处”的优点

1.纳多学科素养者从医:医学生由此具有多学科背景,医学界由此形成多学科素养与能力。所招录之医学生已有多学科本科教育背景,有了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思维,注入了多学科的“DNA”,这种“DNA”将在其未来的学医从医生涯中获得表达,成为将医学与多学科结合的发端与纽带,并由此结出医学发展硕果。

2.纳天下贤才从医:医学院由此可以广揽天下贤才。由于所从事的事业关乎人的健康性命,故对医学生、医生的素养要求极高。“4+4”模式可以使医学院有机会在各大学、各学科已经很优秀的投考本科生中优中选优地选择医学生,充分保证对未来从医者的高素质要求。



3.纳爱医者从医:让真正有志于医学者学医从医。经各专业本科教育后最终选择学医者,体现了其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间内心经过比较后决定的未来职业取向,是青年学生心智较为成熟后的专业选择。这些学生学医富于热情和主动性,在后来接受大量的医学教育资源投入后,未来从医的稳定度和从业水准高。医学院非常需要这种素养良好、积极求学之“成熟的受教育者”。

王辰校长认为,“4+4”是在目前教育体系下,所能设计出的几乎最佳的临床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可望培育出未来推动医学发展的高素质医师和医学界领导者。



三、对“4+4”模式的几点疑问

王辰校长所说的三大“妙处”,都很有道理,但我却感觉又都有些站不住脚。第一,所谓的多学科素养,完全可以通过医学院开设多种学科的课程达到。

第二,广揽天下贤才以及让真正有志于医学者学医从医,从目前公开出来的多名“4+4”毕业生情况看,似乎优中优选并未做到。而且这种选择,完全可以在正常的考研中得到体现。即其他高校医学生报考协和研究生时,加以优中选优的选择,这不是新开一种培养模式的充分理由吧?

第三,为什么4要+4?按照目前通行培养模式,临床医学的本科生就要读5年,之后再硕士、博士。正常医学生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应该至少是5+6以上吧。为何4+4模式的研究生教育就定为4年,就因为王校长将其定为优秀的本科生,就可以速成医学?

资料来源:协和医学院官网《肇启我国“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 北京协和医学院 王 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