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山东一18岁小伙去参军入伍,原本是想着成为一名坦克兵,结果因为文凭太低,竟然成为了装甲团里“喂猪的”炊事员,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随后这名小伙却成为“兵王”,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多个奇迹……




这名小伙名叫赵宗刚,是山东莱西人,出生于1968年。
赵宗刚从小就对军事武器以及机械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坦克,每次在书本上看到坦克,他都非常激动,他也会从各方面去了解关于各种坦克的知识,以至于给他一个坦克的图片,他都能看出此类坦克的具体型号。
由于家里条件不太好,所以在读完初中之后就辍学帮家里干农活去了。
一直到18岁,在听说县里正在征兵的时候,赵宗刚立马放下手中的锄头跑去报名了。
赵宗刚等待这一刻已经许久,他想要亲眼见到那些在书本资料里见过无数次的枪械和坦克,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因为文凭原因,他最终被分配到了炊事班,成为了一名炊事员,不仅负责做饭和后勤,还要抽空去喂猪。
其实我们都知道,军营里的炊事员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岗位,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只有保障好军队的伙食才能让战士们有力气上战场。
但当时年轻气盛的赵宗刚并不理解,他只知道,他心心念念的坦克算是彻底开不成了。在他看来,他就是一名“伙夫”,他根本没有脸面跟父老乡亲们提自己在部队的工作。




班长或许也是看出了赵宗刚的不悦,毕竟这样的事他见多了,于是他找到赵宗刚,对他进行了一番开导,告诉他炊事班的重要性,让他不要小瞧自己的工作。
听完老班长的话,赵宗刚的心里也终于好过了一些,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此之前,赵宗刚做饭根本谈不上好吃,对此,战士们也是叫苦连天,这让他十分自责。赵宗刚本就是一个十分擅长学习的人,于是他开始虚心请教老师傅,并且利用空余时间专门研究烧火以及烹饪技巧。
就这样,赵宗刚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好几年,再也没有任何怨言,他也彻底爱上了自己的工作。
直到后来部队里的坦克维修员退役,空出一个位置需要补上。得知这件事之后,赵宗刚十分激动,因为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于是他毛遂自荐希望能获得这份工作。
老班长也是十分了解赵宗刚,知道他平日里总是研究各种机械设备,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也帮着赵宗刚一起向上级申请。
就这样,经过 一段时间的审核之后,赵宗刚正式成为了装甲维修连的技术员。
虽然赵宗刚对机械方面非常感兴趣,但毕竟平日里也只是自己瞎琢磨,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所以来到维修连之后,他每天都会跟在老师傅身后学习技术。




回到宿舍之后,他也会捧着《电机维修》、《坦克使用》等专业书籍反复阅读。
在那段时间里,赵宗刚每天都会早起半个小时、晚睡两个小时,就为让自己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在将近一年高强度学习之下,赵宗刚的业务能力可以说已经出师,他只需要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时连队里展开了演习,除了个人军事才能演习外,维修连也有演习任务,主要负责将一辆故障坦克维修完好。
起初都是学员上场,但是所有学员都是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是赵宗刚却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于是主动申请维修。
其实那辆坦克已经坏了许久,虽然知道是发动机原因,但是因为比较复杂,加上稍有不慎整个动力组都会报废无法使用,所以老师傅们也是不敢轻易上手。
但这赵宗刚也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敢打包票表示一定能维修好。




在场所有人都以为是赵宗刚不知天高地厚,但随后的操作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他用很短的时间就将发动机的故障维修好,并且还对其他故障进行了排查,坦克很快就可以正常发动。
经此一战,赵宗刚算是彻底在连队里出了名,但赵宗刚并没有骄傲,仍然是日复一日地虚心学习。
后来,赵宗刚已然成为了连队里的“铁甲医生”,经常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对坦克的维修,甚至只要听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其技艺令连队的老师傅都赞叹不已,都称他是维修连里的“兵王”!
为了提升维修效率,赵宗刚写下近40万字的学习笔记,还研发出多种坦克修理器材,大大提升了维修效率,为连队节省了数百万的维修经费。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赵宗刚用惊人的学习能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兵王”,他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那句话——不会开车的厨子,不是一个好机修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