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至28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南京艺术学院主办、设计学院等承办的“雅正·和鸣:中国汉字艺术中的生活美学”展览在波兰克拉科夫、罗兹、克罗斯诺三座城市同步举办。

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教授率团赴波兰出席活动,开展系列学术交流与合作洽谈。


展览将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国际展览实践,以“雅正·和鸣”为主题,分设“字道尊源”、“字造万象”、“字章礼合”、“字在未央”四大板块,展出南京艺术学院师生创作的130余件艺术作品,系统呈现汉字艺术与传统生活美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汉字艺术与数字技术的创新结合,展览以沉浸式展陈设计展现东方美学中“雅正”的秩序精神与“和鸣”的共生智慧,吸引波兰三地逾3000名观众参观,包括高校师生、文化机构代表及当地民众,深化了中波学界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解。


在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首展仪式上,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雅盖隆大学孔子学院波方院长特罗伊纳尔教授与张凌浩校长共同为展览揭幕。静炜主任指出,展览以汉字为纽带,为中波民心相通搭建文化桥梁;张凌浩校长强调,艺术教育应承担文明互鉴使命,南艺将构建数字人文的国际传播模式,助力两国人文合作。




克罗斯诺站展览在克罗斯诺手工艺博物馆举办,克罗斯诺市长、当地政界、文化界百余人出席开幕式。南京艺术学院与克罗斯诺科技应用大学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推动两校在科技创新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合作;还与克罗斯诺手工艺艺术馆签订《展览合作框架》,探索艺术设计前沿趋势。

罗兹站展览于波兰社会科学大学举行,中国驻波兰大使孙霖江在致辞中表示,汉字艺术是文明互鉴的桥梁,期待更多波兰青年成为中波友好使者。罗兹市常务副市长普斯泰勒尼克表示,愿深化与中国在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南艺代表团在波兰举办多场学术活动。张凌浩校长于雅盖隆大学发表《中华生活美学的设计演进与国际化》主题演讲,阐释在东西方互鉴的视角下中华生活美学的发展及设计演进,并探讨其学术建构与当代设计理论间的跨时空印证。报告得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雅盖隆大学众多学者、师生的肯定,在全球语境下推动了中国式设计理论的建构及国际传播。同时,曹方教授以《触摸汉字》为题,通过案例解析字体设计的文化传播功能;蔡淑娟副院长在克罗斯诺科技应用大学以《从陶罐到青铜:早期中国设计中的文化形态》为题,分享早期中国设计稳定的设计观念以及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波兰学者高度评价南艺学术深度,称其设计理念具有国际前沿性。代表团还赴热舒夫卢布林艺术文化中心、华沙美术学院交流海报双年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合作事宜。

此次巡展促成南京艺术学院与波兰高校及文化机构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形成学术合作与教育协同的创新成果。在项目负责人蒋杰教授的组织下,设计学院团队历时半年精心筹备,从展品创作到数字转化,从视觉设计到展陈规划,全方位打造了这一文化交流精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表示,南艺的实践以艺术为媒,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新形式,让语言文化传播更具感染力。南京艺术学院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通过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联合策展等举措,持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此次活动是南京艺术学院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中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行动,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南艺行动纲要》“世界文明互鉴交流计划”重要的海外活动。此次活动以中波建交75周年为背景,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文明交流互鉴战略,以学术引领、创新实践和国际协同为核心,通过艺术展览、学术对话与战略合作的多维联动,全方位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成为南京艺术学院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实践。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