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期间,很多人选择露营、徒步、爬山。野外游玩,不小心被划伤时有发生,但如果没有及时做好伤口清理,可能会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引起气性坏疽,甚至截肢、危及生命。假日亲近自然意外受伤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听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怎么说。



外出游玩被划伤

警惕感染气性坏疽

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华西医院曾经收治过在荷塘中游玩时被石块划伤脚底,最终左脚因伤口感染梭状芽胞杆菌,被确诊为气性坏疽的患者。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家磊介绍,梭状芽胞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它们存在于土壤、水以及我们的肠道中,是一种在无氧环境下会迅速繁殖的细菌。一般野外、露营导致的轻微擦伤,因为伤口表浅,不太会发生严重的感染。但如果身体有开放性的深度创伤,就容易形成较封闭的伤口,造成无氧环境,这时如果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其就会趁机大量繁殖,导致气性坏疽的发生,引起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等比较严重的后果。“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最常发生在下肢或肌肉丰富的部位。而产气荚膜梭菌和破伤风梭菌都属于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前者可以引起气性坏疽,感染后者可以引起破伤风。”

野外受伤如何正确处理?

牢记“一冲二挤三消毒”

陈家磊提醒,在野外被划伤后,就算是及时清理了伤口,还是要密切关注伤口的变化,如在伤口处出现剧烈疼痛,止痛药难以缓解;周围肿胀明显,皮肤紧绷发亮;渗出稀薄、浑浊的液体,有气泡产生;按压伤口周围皮肤,可听到“捻发音”;周围皮肤颜色改变,变成青铜色、紫色或黑色等症状最好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在上述伤口症状的基础上,还发生了高热、寒战、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便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

“经常去野外玩的朋友,受点伤难以避免,受伤后一时半会不能到医院就诊,所以懂得一些清理伤口的方法非常重要。”陈家磊告诉记者,野外受伤正确的处理伤口的方法是“一冲二挤三消毒”:野外受伤,可以先用瓶装纯净水或较为清洁的自来水、流动的山泉水、溪水等冲洗伤口,冲干净伤口处的淤泥、杂质等,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随后再挤压伤口,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从而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最后,如果带了碘伏或聚维酮碘,可直接冲淋在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如果没有,也可以暂时用白酒进行应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瑰玮 图据网络 编辑 曾雪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