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4日电 (李自曼 郑艺佳)“买上一张‘船票’,登上船就仿佛一下子回到20世纪。看剧时能看清演员的微表情、汗毛、小动作,能发现一些小彩蛋,能互动,甚至成为剧中的参演者。”看完湖北武汉汉口江滩上演的沉浸式戏剧《知音号》的小雅(化名)告诉中新经纬。

  近年来,沉浸式戏剧在社交平台的讨论声量逐渐提升,“沉浸式戏剧”在小红书上有15万+篇笔记,有年轻人甚至拖着行李跨城去看戏。

  “入沪连打”五天看十场

  “这是我第一次看沉浸式戏剧,非常震撼。为了看剧我和朋友计划了好几天,专门从北京坐高铁到武汉。”小雅说。

  小雅从上大学时就迷上了戏剧,但以前看的都是传统剧院里的演出,而“沉浸式戏剧”将戏剧与演出环境融为一体,让她感觉自己也是“剧中人”。“看一次就入坑了,还想二刷,打卡更多沉浸式戏剧。”小雅说。

  像小雅这样跨城看剧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来自福建的圈圈(化名)便经常跨城看剧。此前她住在深圳,周末会往返于深圳和广州观看各种演出——从沉浸式音乐剧到传统话剧、音乐剧都有涉猎。最多的一个月,她看了九场。剧迷们把这种行为叫做“连打”。回到福建后,她也时常在省内城市往返看剧。

  临近五一假期,圈圈制定了去上海看剧的计划。从4月30日到5月4日,短短5天时间里,她精心安排了10场戏剧,其中包括《桑塔露琪亚》等热门沉浸式剧目。


  圈圈的签名票根。受访者供图

  谈起跨城连续看剧,圈圈坦言,支撑自己的动力是热爱。“最初被一部剧吸引,之后看得越来越多。看剧让我能感受不同的故事,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次五一安排的剧大多是第一次看,光选剧和抢票就花了大半个月。”

  沉浸式戏剧,又叫浸没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这一概念最早起源自英国,它打破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在台下”的观演方式,而采取互动式的体验,演员会在不同的表演空间中移动,观众也可以自由选择想去的地方和追随的角色,甚至参与戏剧之中。

  近年来,中国沉浸式戏剧已经走进豪华邮轮、影视乐园、文旅景区之中。北京、上海等地还专门建造沉浸式演艺剧场。

  例如位于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通过21场沉浸式戏剧、108个情景园林以创新和写意的手法,重新诠释《红楼梦》;上海影视乐园以实景庄园为舞台还原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风貌,打造沉浸式戏剧《新世界:破笼之宴》;开心麻花在北京望京嘉瑞文化中心打造了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沉浸式演艺新空间“花花世界”,沉浸式带餐戏剧《偷心晚宴》在这里上演。

  在上海,写字楼、闲置楼房也能变成剧场。例如,亚洲大厦成为剧迷聚集地,人称“垂直的百老汇”;上演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上海版的“麦金侬酒店”是由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一栋闲置的六层小楼改造而来。

  对许多剧迷来说,《不眠之夜》上海版是必打卡的沉浸式戏剧剧目之一。来自上海的戏剧爱好者凯文(化名)告诉中新经纬,作为话剧和音乐剧的爱好者,她每年在观剧上花费5万元至10万元。由于《不眠之夜》有她喜欢的演员参演,这部剧她已经刷了11次。

  据微信公众号“SMG”发布信息显示,自2016年上海首演至今,《不眠之夜》项目总收入超5.6亿元,驻演八年依旧达到平均90%以上上座率。随着近年来IP影响力不断外延及上海过境免签及入境政策开放,剧场境外观众增长迅速,来自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游客成为观演“新”生力军。数据显示,《不眠之夜》近年来跨境跨省游客占比持续攀升至65%,远超刚入沪时本地观众为主的消费人群画像。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运营公司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媒体传播负责人王左权告诉中新经纬,自2023年7月开业至今,共接待超过180万人次入园体验,总演出约1.8万场,游客观演近900万人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提前预订人数同比往年增长明显。游客除来自京津冀周边市场外,不乏来自江浙沪、山东、山西中远端的亲子游家庭。

  票价普遍高于传统戏剧

  “这种沉浸式戏剧的票价并不便宜,《知音号》最便宜的票种也要200多元一张。普通话剧的学生票有时只要80元或100元。”小雅说。


  上演《知音号》的轮船。受访者供图

  贝贝(化名)表示,“沉浸式戏剧的票价确实比传统戏剧高。我平常会关注大众点评、大麦等平台的戏剧信息,已经陆续看了《如梦之梦》《因风起》《青鹿幽冥》等十余部剧集,票价在200元到600元不等。最近看的沉浸式戏剧《魔女计划》,单张票价为380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剧场委员会联合灯塔专业版、保利票务编制的研究报告《回归与重塑—2023年剧场类演出市场消费观察》,2023年,沉浸式演出人均消费主要分布在200元-499元区间,占比为63.7%,比2019年增29%。

  目前,市面上很多沉浸式剧场的门票大致在200到500元左右。公开信息显示,开心麻花北京站上演的《偷心晚宴》票价分为180元、280元、380元、480元;北京77剧场上演的《大真探赵赶鹅2》票价分为288元、388元、488元三档;上海大剧院9号空间上演的《9号秘事》的票价有489元和589元两种档位。

  开心麻花演出产品中心负责人洪晔告诉中新经纬,影响沉浸式戏剧定价的最关键因素是覆盖成本。票价需要看演多少场次(如50场)能摊销掉前期创作、制作成本,再结合每场的运营成本(包含场租、演出人员劳务、消耗品、体验成本等)来决定

  洪晔表示,相较于传统剧场,沉浸式项目的成本结构更侧重长线投资与体验附加值。在场地租赁成本上,同样面积的场地,传统剧场的覆盖观众会多于沉浸式戏剧;观众数量减少了,在盈利目标下,单张票价就要略有提高,那么沉浸式带给观众的体验就一定要比传统小剧场更丰富。

  “在场地建造上,沉浸式戏剧需要360度全方位做舞美布景,这部分投入,与覆盖同等观众人数的传统剧场相比,沉浸式置景费用显著高于同等观众人数的传统剧场。在人力配置上,如果是游走型的沉浸式,往往需要更多导览员、技术人员以及后勤支持等,这增加了人力成本。”洪晔说。

  洪晔指出:“互动体验也会影响票价的制定,我们会根据互动体验的强弱程度,来确定不同座位区的票价。全场强互动、戏剧体验也足够优秀的剧目,会因其整体体验丰富而可以制定较高的票价。”

  “戏剧产品的稀缺性,也会影响定价。因为单场覆盖人数较少,目前沉浸式剧目的单场利润较传统剧场剧目更低,因此往往长期驻演以提高总利润。驻演剧目前期的定价会较高,随着演出场次逐渐增多,票价会随之逐渐降低,或者推出更多折扣活动等。”洪晔说。


  《偷心晚宴》剧照。受访者供图

  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开心麻花的沉浸式戏剧观众群体呈现出年轻化、高互动诉求、跨城消费意愿强的特征。很多用户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种草’购票,剧情互动、打卡拍照等体验深度契合年轻群体偏好。在长三角区域,沉浸式戏剧会吸引跨城用户,联动周边酒店、景点形成‘短途微度假’消费链。”洪晔说。

  据洪晔介绍,开心麻花在北京望京打造的“花花世界”,综合了新空间戏剧、新空间酒吧、新空间游戏体验等演艺场地。其中,Stage One演艺酒吧,一层是室内演艺空间,楼上是露台酒吧。《芝加哥之夜》已经在这个室内演艺空间内驻演超过400场,如果观众有酒饮消费需求,可以在演出期间点酒。楼上的独立运营酒吧,有泳池bar等特色设施,演出结束后,部分观众会直接前往酒吧进行消费。

  “如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成为京津冀艺术旅游度假地,后台数据显示两日票过夜游的客人占比日益增长,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周边酒店时常出现满房‘一房难求’的情况。”王左权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告诉中新经纬,沉浸式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人文沉浸式与技术沉浸式的融合,特别结合AI的交互沉浸式体验方式(含戏剧),会有新的发展空间。沉浸式戏剧会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作家兰宁远对中新经纬表示,沉浸式戏剧能够帮助戏剧行业进一步吸引年轻群体。其吸引力不仅源于剧情本身,更在于以戏剧为核心的复合型文化体验,这种体验包含情感共鸣与情绪价值。

  在兰宁远看来,尽管一些沉浸式戏剧对经济的直接拉动可能不及明星大型演唱会等大众化娱乐市场行为,但其长期价值在于培育人们观看戏剧的习惯,进而带动文旅消费。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