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刀挥向了自己的“忠臣”,华裔高官亚历克斯,直接把他踢出了核心圈。
同时,共和党鹰派大佬鲁比奥愈发抢镜,一人身兼四职,搞得是风风火火。
这一切的背后透着美国政坛的焦躁与不安,也埋藏了中美博弈的全新变化,亚历克斯这位华裔高官可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其副手,是特朗普团队中的少数族裔代表,过去可谓风光一时,他在多个政策议题上对特朗普俯首帖耳,力挺“美国优先”政策,曾经被视为白宫的“工具人”。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忠诚并没有换来他的安全感,最近,却成了被抛弃的“弃子”,因为几个并不算太大的政策协调上的分歧,特朗普直接掀桌,不给台阶下,说开除就开除,这场“撕破脸”的大戏,在政治圈子里炸开了锅,更多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并不只是一起普通的“人事纠纷”。
而是特朗普在向外界传递信号,对内,他不需要质疑者,对外,他要的是无条件的强硬,亚历克斯的离职,不仅仅反映了特朗普对少数族裔的态度,也许根本就没什么态度,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已经无意去塑造“精致”和“形象工程”,强硬成了他唯一的标签,不管是内部的官僚斗争。
还是外部的全球博弈,而他对中国的愈发激烈的打压背后,这种个人风格在推波助澜,如果特朗普是一台蛮横的大货车,那背后的路线规划师无疑有鲁比奥的身影,作为共和党的“铁鹰派”,鲁比奥这回直接火力全开,甚至开始“身兼数职”,参议员、委员会主席、对华政策顾问等等职位。
简直是无处不在,化身“全能型对华斗士”,鲁比奥最近频繁亮相台前,大谈中国的所谓“威胁”,不管是经济层面、科技竞争,还是地缘政治,他都能拿出一套话术给群众交代,别看他语气十足“忧国忧民”,实际上他的每一个言辞都像是在为下一场大选积攒资本,加深自己“主权卫士”的形象。
但从手段上看,鲁比奥的出招却绝对阴狠,比如,在芯片领域,他从立法到执行全方位施压,试图用高技术封锁把中国逼进死胡同,同样在金融上,他也主张限制中美资本的交互流动,为中国企业制造规则困局,而对中国的“科技人才”,鲁比奥更是挥动排外大旗。
甚至联合其他“鹰派”们在多个部门施加压力,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搞起打压亚裔科技工作者的把戏,这何止是对中国,根本就是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复辟!鲁比奥的这套手腕,不仅在商业精英圈子里引发担忧,也让很多美国普通民众开始心生疑问,如此堵塞通道,拆掉桥梁。
靠恐惧和封锁真的能让美国未来更强大吗?但对他来说,舆论质疑丝毫不重要,打中国牌,就注定有市场,特朗普、鲁比奥这对“对华组合拳”,其实本质上服从同一个逻辑,缓解美国的内焦,他们把自己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投射到中国身上。
希望通过塑造“外敌”来团结国内的松散民意,疫情后,美国社会的撕裂比以往更严重,从种族矛盾到阶层对立,简直像是裂缝越来越大的瓷器,而国际上,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在一步步丢失,从阿富汗撤军的狼狈,到乌克兰危机的骑虎难下。
全世界都在质疑这个“警察”的角色是不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从特朗普到鲁比奥,他们需要一个能转移焦点的靶子,而中国显然符合所有条件,从意识形态到经济对手,再到日渐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不但成为了美国眼中的挑战者,更被他们塑造成了能够煽动情绪的“敌人”形象。
这种掩耳盗铃的策略既短视,又带有极大的破坏性,但它却能够在短期内满足政客的利益,回到现实,不得不问一个终极问题,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眼下的氛围,可以说是不太乐观,美国政坛正在形成一种“打压中国最大化”的共识,不管是保守派,还是相对务实的派别。
都在竞相呼应这一主旋律,然而,对两国来说,这种零和博弈真的是唯一选项吗?美国试图对中国生猛出拳,但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中国早已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那个“柔弱工厂”,而是全球经济链条中不可替代的一环,单靠封锁和对抗,并不能真正遏制中国,还会进一步分裂全球化进程。
对中国来说,也要冷静认清形势,当下,每一次来自美国的挑衅,或许都不是简简单单的独立事件,而是整体战略布局的一部分,该反击时必须反击,但在对抗之外,还需要以更强大的经济与外交实力,重新占据优势,特朗普开除亚历克斯与鲁比奥的四面出击。
是美国政坛偏向激进主义的最新缩影,通过对内强硬整肃来巩固权力,通过对外发难来制造对手,都是当前铁幕背后的真实戏码,从表面看,这是特朗普与他的鹰派们在下棋,但最终棋盘的赢家未必是美国本身,这场大戏远未结束,中美对抗中刺刀相见的这一幕幕。
掩盖不了的是全球大变局下,国际秩序重塑的艰难与混乱,我们所能看到的,是表面的硝烟与喧嚣,而我们无法预测的,是未来如何从狂热与对抗中找到突破口,铁拳还是薄冰?对抗还是和解?能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吗?或许是时候,给历史一点答案了。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