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

当一件普通的商品换个华丽的包装,人们就自动给它冠上“高档”的印象;

当一个产品配上商家的大肆宣传,人们就会被表象迷惑,被牵着鼻子走。



商家打着“限量供应”“健康纯天然”的旗号,将普通商品吹嘘成独一无二、功效神奇的珍品,等着人们自动跳进他们精心编织的豪华陷阱。



这些曾风靡全国的“宝贝”,背后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它们又是如何从神坛跌落,沦为无人问津的“白菜价”商品?



蔬菜冠以“水果”之名,价格瞬间翻番。

“水果西兰花”吃一颗膳食纤维堪比吃一串香蕉,然而事实却是商家将大花球剪下后,在侧枝生长出来的小花球;



“水果胡萝卜”号称迷你、健康、口感清甜,市场将其定位为“健康小零食”,不少商家被曝出所谓的“水果胡萝卜”,只是用普通胡萝卜打磨制成。



商家宣传其膳食纤维高,口感更加脆嫩,将其包装成“高档水果”,一时之间深受减脂期人士喜爱。



同样,普通或畸形水果经包装成“网红水果”,吸引好奇的消费者。

网红爆炸桃被卖家宣传为“稀有品种”“糖度高”“纯天然”,而事实上只是因为冬季桃在生长时过干或过湿,导致桃子果肉与果皮生长速度不一致而布满裂痕。



而至于它为什么会比普通桃子甜,只是因为裂口失水糖分浓缩罢了。



当生长畸形发育不良的贵妃芒被包装成“辣椒芒”“牙签芒”时,本身无人在意的小果子价格瞬间翻了两倍。



一样的品种,一棵树上结的果子,没长好的反而卖得更贵,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藏乌梨被商家宣称是“世界之巅,川藏特产”,但不少川藏本地人都表示未曾听说。

卖家称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实际上和普通的梨并无差别。



而藏乌梨之所以看起来“黑”是因为被商家经过高温烫煮后形成的,制作成本低廉但卖出的价格却十分不菲。



剖析网红水果大火的背后,往往都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搭配商家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将普通水果改头换面博人眼球。



不少消费者被蔬菜变水果,水果变迷你等外表所吸引从而大肆购买。



好在随着不少专家的揭秘,网红水果价格“大跳水”,人们对其好奇心也消失殆尽,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



网红水果的消费“陷阱”让不少消费者栽了跟头,然而,在养生热潮兴起的当下,药材市场里的“骗局”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铺天盖地的夸张宣传语,引得无数养生心切的人纷纷入坑。



在养生热潮袭来之时,中药材市场仿佛一夜之间成了“淘金热”的土地,各色宣传标语铺天遍地,每一味药都被宣传成了“神药”。



素有“仙草”之称的冬虫夏草被宣传为“包治百病”,价格更是一路飙升。

在大肆宣传之下,曾经高原地上无人问津的冬虫夏草被炒至几十万一千克,不少人成群结队上高原寻虫草,靠着它发财,被不少人称它为“软黄金”。



但随着市面上的假冒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逐渐对其产生防备;

同时研究也表明冬虫夏草确实富含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却远远没有商家宣传的如此神奇;

于是冬虫夏草市场热度才逐渐下降。



铁皮石斛具有美容美颜,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可在商家的口中铁皮石斛成了超强抗老能让人逆龄生长的“滋阴圣品”。



十几年前,不少卖家信誓旦旦“女性吃了年轻十岁”,更有甚者称古代贵族就是靠着它延年益寿。

在这种夸大的宣传下,铁皮石斛高峰时期的价格被炒至每斤上万,堪比黄金。

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其实际功效并不像描述的那样神奇,热度逐年下降。



从疯狂夸大药性的宣传,到现在趋于理性的降温,天价背后是资本的狂欢盛宴和消费者的盲目跟从。

但为了占据市场,商人们的手不只在药材界和食品界,就连文玩界也被他们搅得风云不止。



当核桃是零食时,价格十分平易近人;

但当它到了文玩人手里,价格令人十分震惊,简直就是“行走的奢侈品”。



2012年,一对核桃成交价高达110万,相当于普通核桃的几十万倍。



网友纷纷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核桃能卖出如此天价?

原来,文玩界讲究一个“形、色、纹、质”一对品相完美的核桃各方面都得是最优质的。



“三冬两夏盘成玉”,一时之间在全国流行起了“盘核桃”潮流。



但近两年似乎这股“核桃风”吹得不似以前那么大了。

一旦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必定会引起诸多人的追风模仿。

全国种植核桃的面积激增,以前稀罕的品种,现在也遍地都是;



甚至还有不少商家为了让核桃看起来更加“包浆”色泽更好,给其泡核桃油、双氧水等等;

还有人为了让纹路看起来完美,用机器雕刻纹路冒充野生核桃;不少新手因此踩坑无数。



与此同时,市场上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文玩市场被逐渐挤压。

年轻人的审美更趋向于时尚、个性化、新鲜的东西,而文玩核桃这种颇费时间的产品自然被抛之脑后。



以前一对卖上百万天价,现在楼下大爷也能人手一个,不禁让人感叹市场的瞬息万变。



跟文玩核桃类似的文玩葫芦在当年也十分盛行。

2017年,一对极品八宝葫芦被拍出120万天价,只因其造型圆润,是个十分标准的“8”的形状,现场的观众直呼其品相十年难遇。



“小为贵,奇为珍”手捻葫芦越小越值钱,3厘米以下堪称极品,价格直接翻十倍;

而葫芦藤被他们称为“龙头”,一个扭曲线条优美的葫芦藤能让其身价暴涨。



虽说鼎盛时期身价百万,但它的现状和文玩核桃一样。

当供大于求,当人们不再盲目跟风时,它的身价自然一落千丈。



从昂贵的网红水果到“神效”药材和“天价文玩”,再到如今“白菜价”的普通商品,看似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但背后却是一场资本与消费者人性的博弈论。



当高潮散去,商品回归商品,人们才豁然从商人编织的泡影中清醒。

只有时刻保持理性,才能避免成为资本的“韭菜”。



部分资料来源:

光明网|换个名字价格翻番

青海日报|让冬虫夏草重返“食药同源”名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