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则公开登报招募“牌友”的消息,让无数人心生羡慕。79岁的退休教师朱荣林与老伴王桂芬,在老家精心打造了一座500平方米的大别墅,向60至80岁、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发出诚挚邀请,开启抱团养老的新尝试。
消息一经传出,便得到热烈响应。短短一周,老两口就收到了100多个申请,其中多数是子女远在外地的空巢老人。
这栋别墅,在巅峰时期热闹非凡,曾有13位老人共同居住,先后接待过30位客人。起初,这里的生活充满了悠闲与充实。在旁人眼中,他们仿佛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然而,时光流转,6年过去了。当再次探访朱荣林的乡间别墅时,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唏嘘不已,老人都作了鸟兽散,所谓的抱团养老早已停止。这一消息,有人感到意外,有人扼腕叹息,可实际上,最近几年抱团养老散伙的案例屡见不鲜。
当我们揭开镜头中那层“温暖浪漫”的滤镜,便会发现,抱团养老并非我们想象得那般美好。
01
提及抱团养老,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令人惊艳的画面。比如《梦想改造家》中,那5位来自四川的姐姐,平均年龄50多岁,因各种原因成为“单身贵族”。她们一拍即合,来到丽江的一个小村落,打造了一座宛如人间仙境的“养老基地”。大面积的落地窗、幽雅的小庭院、精美的室内陈设,再加上天高云淡的自然风光,仿佛世外桃源。还有台湾北部那座在网络上声名远扬的“桃花源”,24户家庭买下8000平方米的荒地,建起24栋房子,实现抱团养老的梦想。这里有农田、有溪流,每一栋房子对应一个节气,推开窗子便是郁郁葱葱的美景。平日里,大家相聚聊天、娱乐、分享美食,假日还有儿孙辈前来嬉戏玩耍。在他们眼中,退休生活“不是在那等着老死,而是开启了另外一段生命的旅程”。
但很多人却下意识地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钱。为了建起这座心仪的世外桃源,那24户家庭共筹集了1.5亿资金。而且,这群人全是中产以上阶层,其中既有企业家、建筑师,也有医生、老师,三分之一的人拥有博士学历。在丽江打造梦想养老基地的那5个闺蜜,仅房子的装修就历时四个月,花费180万。此前,她们的晚年生活是“没事儿一块喝个小酒,打打麻将,拍拍照,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游”。
有句话说得很扎心:“没有钱,你谈什么优雅变老。”可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老人到了退休年龄,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晚年?能够不为子孙继续操劳,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如果没有经济基础,抱团养老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02
朱荣林和王桂芬老人原本畅想的“抱团养老”,是一群老年人的怡然自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地鸡毛”。
原本大家商量好按照值日表安排买菜做饭的工作,可有人却借口“没去过菜场、不会买菜”不愿履行义务,最后只能由王桂芬老人独自承担。一条鱼上桌,总有人会最先夹走最大最好的那一块,于是大家之后只能选择容易切块、便于均分的鱼类。朱荣林和王桂芬的孩子回家探望时,有人竟私底下抱怨开了空调该怎么算费用。而且,很多住户都各有各的算盘:有的为了观察全新的养老模式;有的因为家里房子拆迁,需要暂时找一个租金较低的地方居住;有的则把市区房子出租出去,住在这里省钱……
其实,早在实施抱团养老计划前,朱荣林和王桂芬老人就有过心理预估,在提出的条件里也特意强调了一起生活不要有太多计较。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人性。一次,一位在别墅里居住了两年的老人,不慎摔伤。原因是她总爱穿酒店的一次性拖鞋,不防滑,王桂芬曾不止一次提醒她换一双,可老人并不听劝。摔伤后,她被家人接走,临走前却向王桂芬索赔几千元。所以说,想抱团养老,不仅生活上要讲究质量,心灵上更要追求品质,要具备平等、豁达、不斤斤计较等品质。可现实往往是,抱团的时候,人人都符合标准;散伙的时候,人人都不达标,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03
央视曾经报道过一个上海老人众筹买楼、抱团养老的故事。多年过去,这座现今市价500万的小楼,不得不宣布“退休”。因为有些老人去世了,有些老人身染重病,还有些老人难以自理,只能转到有专人照顾的护理院。由此可见,抱团养老能否持续下去,极度依赖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朱荣林和王桂芬老人那份抱团养老的邀请里,就明确标出了一个重点条件:能自理。自理和不能自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抱团养老现实吗?”一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大多数人理解的抱团养老,是一群老大爷、老姐妹住在一起,平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生活怡然自乐。而我理解的抱团养老,是一群老人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保姆轮番照顾,总有顾及不上的时候。
老人的健康一旦出了问题,即使是孝心满满的子女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更别提与他们一样自顾不暇的朋友们了。《最好的告别》里说:“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可能是一场疾病,可能是一次摔倒,还可能是单纯的年龄增长,老年人就不再能照顾自己。这时,才是他们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养老养老,说到底养的是最后失能的那几年。
04
目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据研究,中国人均健康寿命仅为68.7岁,8年多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如今,养老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人老了,究竟靠谁养?无论是抱团养老、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都只是一种方式,关键还在于做好5个“守住”。
第一,守住老伴。老伴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在晚年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照顾,能给予彼此最温暖的陪伴。第二,守住老窝。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稳住所,才能让我们在晚年有归属感。第三,守住老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一定的积蓄,才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时,有足够的底气。第四,守住老友。朋友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与老友相聚,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能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五,守住健康。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比不了上一辈,子女三五人是常态;也比不了下一辈,两三代人的积累集于一身。这个世界很现实,唯有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即便做不到优雅地老去,也能够从容地度过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