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红色世基》校本教材。学校供图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的前身为1939年建立的私立菉塘世基小学,曾是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广州湾支部在此附近成立,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中共菉塘支部相继在此建立。如今,学校原校址已成为湛江市菉塘世基文化室,陈列着丰富的史料和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
学校深挖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育人之路。
1
建设“红色世基”课程
激发爱国情感
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培育具有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此,学校制定了“红色世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实施细则和“红色世基”文化教育活动组织规范,还出台相关教育成果评估与奖励制度,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些制度为红色教育的有序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红色世基”校本课程,将多学科知识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该课程按年级分时段授课,一至三年级安排在单周周三下午,四至六年级安排在双周周三下午,每学期各年级均为8节课。
针对不同年级,课程目标和内容有所不同:针对低年级学生,选取校友烈士助人故事、交通站情报传递等内容,通过讲述故事、制作模型、模仿体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红色世基”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对于高年级学生,课程内容包括研究交通站运作细节、分析其历史背景和综合影响、挖掘红色文化现代价值并撰写学习体会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红色世基”历史价值的深刻理解,促进革命精神与自身发展的融合。
“行走的思政课”是“红色世基”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分为校内准备和校外实践两个阶段。在校内准备阶段,教师通过展示大量与学校历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介绍学校早期艰苦的办学条件时,展示早期校园建筑的黑白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先辈们的努力。校外实践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旧址参观。每个展厅都有专门的解说员,其中部分是经过选拔和培训的学生。参观时,学生解说员详细介绍展品和照片背后的故事,老师们则在不同地点开展现场教学,结合具体场景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行走的思政课”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使抽象的思政教育具象化,极大地扩充了学生关于本校红色文化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行为塑造能力。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氛围
学校在校园的主通道和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和文化墙,展示校史和革命事迹。“红基园”设有学校创始人林其材校长的雕塑、简介以及学校历史资料,并配备二维码,方便师生深入了解学校历史。这些文化景观成为校园里的红色地标。
学校以“同是红基人,齐做弘基事”为校训,明确师生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和责任;校歌《红色世基放光芒》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学校围绕“红色世基”文化开展班级命名活动,塑造内涵丰富的班级文化。各班在教室内设置“红色世基”文化角,通过黑板报定期更新红色主题内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受红色文化滋养。
学校创办班刊《萌芽》,让学生在参与编辑的过程中锻炼能力,传承红色基因。学校还投入资金建设“红色世基”阅览室,学生通过阅读红色书籍,深刻领悟革命的艰辛与伟大。从学校掌握的评估数据来看,“红色世基”阅览室在获取知识、提高品德素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还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收集各类红色教育视频资料,制成二维码。学生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就能随时随地开启红色文化之旅。
3 丰富文化实践活动,弘扬红色精神
学校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使红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每年举办“红色世基”文化节,与元旦会演、“红孩子合唱团”表演相结合。低年级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和“红色故事我来讲”比赛,高年级举办“红色历史知识竞赛”和课本剧表演。学生们不仅展示了才艺,更深刻领悟了红色文化内涵。
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世基”主题班会,低年级通过画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小红军的喜爱和敬佩,高年级则围绕“红色世基的传承与我们的责任”进行讨论,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积极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校园快闪活动。学生们用粤韵操和歌声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
学校开设“世基讲坛”,邀请专家入校开展教育教学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举办红色事迹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志愿服务、红色研学等方式传递红色力量。“红色世基”志愿服务小队低年级学生到烈士陵园献花、祭扫,聆听烈士事迹,了解革命历史;中年级学生在红色交通站附近协助维持秩序、引导群众、分发资料;高年级学生和教师当起红色宣讲员,为来访群众进行专业讲解,引导人们从红色文化视角看待时事发展。为了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学校还为交通站设计了二维码,方便参观者随时收听讲解。
学校还与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特色研学课程和活动。如在“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不同主题,探索红色非遗,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领悟红色文化精髓,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4日 第03版
作者:刘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