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栋真的可能就是下一个国足全村的希望了,不只是这届国足的世预赛,可能也是未来十年中国足球真正有希望超越武磊的人,这届世预赛在奥斯卡归化失败的情况之下,剩下对印尼和巴林的比赛王钰栋可能就是国足的秘密武器X因素,而放在未来的国足想想这几年U系列涌现出这么多苗子当中,真正到了职业联赛之后谁还能保持这种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和数据呢?



看了一下只有王钰栋!亚青赛、世预赛国足对澳大利亚以及浙江队对申花的比赛,论天赋王钰栋无论是有球还是无球水平都是这个年龄段国内球员的天花板,只有他有单打水平可以外援竞争,当然也不要拔苗助长王钰栋现在也就18岁左右,他的成长还有很大的变量,王钰栋未来一定要去欧洲但不一定是五大联赛对标武磊,比利时、奥地利、北欧联赛都可以甚至荷乙、德乙这样的联赛也都可以。



为什么是这些联赛?因为这几个联赛在文化节奏对抗,以及技战术水平上都更适合中国球员发展,钰王栋留洋的前提不是说他有足够多的曝光,而是稳定的出场时间不要追求大俱乐部,他什么时候留洋?很多球迷就说“别等了赶紧联系欧洲俱乐部,你想要中国市场吗?那你就要买王钰栋”,我觉得这种思维也不对,欧洲很多俱乐部球探当然会关注中超,但所谓在中国的影响力只是人家的评估标准之一,核心还是你的竞技水平能不能达到人家那个门槛。



目前王玉栋在中超联赛已经出场15场7球1助攻,我认为他可以在2到3年的周期维持这个效率,15加5的稳定数据就可以了,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准外援的水平概念,国内外援比如克雷桑大概一个赛季就可以拿到25甚至30个进球再加10次助攻数据,而其他稍微好一点的外援比如马莱莱差不多就应该是一个15加5的数据,目前国内我看了一下也就是武磊可以达到一年进球30球以上的水平,这就是外援的标准而王钰栋在浙江如果能稳定进球15加,甚至助攻还能刷5次想想20岁他基本上就能达到中超外援的水平,那么他肯定是可以进入到欧洲球探的评估报告里面。



因为你有这么一个水平你肯定在欧洲的主流联赛至少是踢得上比赛,或者德乙荷乙甚至二流的主流联赛都可以,我觉得王钰栋完全都可以考虑,一方面去到欧洲之后他的视野阅读比赛的能力会不一样,因为国内和欧洲完全不是一个对抗的量级,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外的比赛密度更大,国内一个球员每年也就是20到30场球,比甲联赛争冠球队比如布鲁日、安德莱赫特这种球队球员,核心球员能踢50场球就算主要的轮换球员也是40加的状态,比如像安特卫普这种低价普通球队核心球员一年的比赛数也能达到40场以上,对于一个成长期的球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出场时间。



你知道一个国脚运动员职业生涯出场在国内想达到1万分钟,你知道他得踢到多少岁?基本上要到30岁了!而曼联的B费两个赛季就能达到这个数据,看过国足踢澳大利亚的专业平台数据,从专业的视角看这个数据看不出问题,无论是双方的预期进球还是抢断的数据、高位压迫下的数据、出球数据、控球质量等等,就实际上都没毛病,澳大利亚最后就放着给你攻你都进不了,然后再看一下国足那两个丢球都是莫名其妙的丢球完全就是突然的断电,以前我们开玩笑说这就是踢假球,但实际上看了更多的这种科学数据之后我的观念有变化,我认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在于国足球员先天性缺乏高质量比赛数量,无论是数量、质量都缺乏。



别看有些球员他年纪大了但实际上他们是缺乏比赛经验,因为职业生涯一直以来从小到大没有高密度压力对抗下的比赛,在国内都是虐菜然后一踢国外的球队压迫一上来,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被对手进球,为什么东南亚足球这些年和我们的差距在缩短?甚至有些国家反超了我们?最大的一个地方就在于人家是踏踏实实做好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基础比赛建设,就是各个年龄阶段成长起来的小孩一直到职业联赛,每个阶段都有足够多的比赛支撑,所以我们很多人说到中国足球总是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我们就发现不了下一个武磊?



就不说下一个孙继海下一个郑智了,实际上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比赛时间就不要谈苗子也不要拔苗助长,18岁不到就把别人送出去因为跟不上节奏文化界不适应,很容易伤仲永除非从小就在国外读书,日本、韩国在海外球员上基本上已经进入到2.0,甚至是3.0的时代了,就是绝大多数球员都不是本国球员踢出来去旅欧,而是他根本上就是在海外长大和外国人都是一起踢球长大一起训练一起吃饭,所以和欧洲人没什么区别了,因此这是中国顶层的设计者真正要考虑的是,只有高密度的比赛加上中国足球市场的加持,我们才有更多的球员被欧洲看到,下下个王钰栋才会井喷你们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