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童17-7赢了奥沙利文。半决赛现场掌声炸开时,没人敢信比分牌。这个曾两次输给对手的90后球员,正创造中国斯诺克新历史。
世锦赛是斯诺克最高殿堂。自1927年创办以来,73次冠军争夺里,中国球员从未捧起奖杯。
丁俊晖2016年决赛饮恨,成了多少人的意难平。今年28位中国选手报名,10人杀进正赛创纪录,却在1/4决赛只剩赵心童独苗。奥沙利文带着7个世锦赛冠军光环而来。
41个排名赛冠军,7套三大赛满贯,履历碾压赵心童的2冠。可比赛刚开始,节奏就不对——奥沙利文频繁失误,赵心童长台精准叫位。
第一阶段4-4战平,第二阶段突然变天。赵心童像换了个人。
单杆50+打了5次,两杆破百直接打崩节奏,一波9连胜把比分拉到12-4。
后来才知道,奥沙利文换了球杆皮头,新配件让他手感生涩。但赵心童没给对手调整机会,第三阶段继续压制。比分到14-6时,现场气氛凝固了。
奥沙利文追回两局,观众刚燃起希望,赵心童又连下两城到16-7。
第24局长台上手那刻,所有人都知道悬念没了。17-7,三个阶段结束战斗,奥沙利文职业生涯少见的脆败。这一战打破了什么?
中国斯诺克此前在世锦赛最佳是丁俊晖亚军,如今赵心童把门槛提到了决赛。
但有人质疑:奥沙利文状态低迷,这胜利成色够吗?看看赵心童晋级路吧——1/4决赛13-5横扫韦克林,正赛一路走来赢的全是硬仗。
数据不会说谎。
本届世锦赛前,赵心童对奥沙利文0胜2负,从未赢过5局以上。这次单杆50+打了12次,破百3杆,防守成功率比对手高18%。
他用实力证明,爆冷背后是长期打磨的准度和心态。我个人觉得,这胜利意义不止于一场比赛。中国斯诺克这些年不缺天才,缺的是捅破窗户纸的勇气。
丁俊晖打开大门后,赵心童带着新生代冲了进来,后面还有斯佳辉、庞俊旭们盯着。但挑战也来了——决赛对手不管是特鲁姆普还是马克·威廉姆斯,都是硬骨头。
赛场外的影响在发酵。社交媒体上,"斯诺克新偶像"话题冲上热搜,无数家长带孩子讨论赵心童的杆法。可也有人担心:一次突破能否带动项目热度?
毕竟斯诺克在中国仍算小众。看看日本围棋、韩国射箭的发展,长期培养体系才是关键,这需要更多人沉下心。比赛终会有结局,意义却在延续。
赵心童的杆杆进攻,不只是在打台球,更是在打破"中国球员打不了长局制"的偏见。
当他在决赛赛场举起球杆时,背后站着的是所有为斯诺克奋斗的中国选手。
至于最终能否夺冠,或许没那么重要——至少,他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斯诺克的崛起姿态。这场17-7的胜利,是终点更是起点,中国斯诺克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