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蹲在村口,盯着树枝被风吹得乱晃,手里的草帽攥得紧紧的。早上六点多,手机“滴”地弹出大风蓝色预警,阵风9级的字眼刺得人心里发紧。
他扭头跟老伴嘟囔:“前几天还热得穿短袖,这忽的大风降温,地里的棉花苗怕是要遭罪了。
”武汉市气象台的消息说得明白,3日白天大部街道刮3到5级偏北风,阵风6到8级,江河湖边能达9级以上。这么大的风,晾在绳上的衣裳早被掀得老远,村口的广告牌吱呀作响,像随时会被扯下来。更让人揪心的是明天的雨——中到大雨伴着雷电,荆州、黄冈等地还要下暴雨,田里积了水可咋整?
记得上个月还暖洋洋的,最高气温窜到29℃,不少人提前把薄被子收了,谁想冷空气说扑就扑。3日白天多云转晚上还是多云,可4日气温就降到27℃,湿度跟着往上爬,黏糊糊的天让人心里发闷。菜农李大姐在菜市场直叹气:“昨天摘的黄瓜还没卖完,这场雨一下,菜叶子怕要烂在地里,运费成本都挣不回来。
”街头的气象预警屏不停闪烁,提醒市民添衣、带伞、注意交通安全,可庄稼人眼里只有地里的活计。有人忙着给果树加固支架,有人赶紧给菜地挖排水沟,可那刚出苗的玉米秆细溜溜的,风一吹就打颤,任谁看了都心疼。“立夏刮大风,麦茬一场空”,老一辈的农谚在耳边打转,现在虽说种的不是麦子,可这天气突变,谁能不心慌?
再看未来几天,5日又转回多云到晴天,气温回到29℃,可湿度还是高,庄稼容易滋生病虫害。手机里的天气预报APP各有说法,有的说未来15天有6次降水,有的提温度会冲高到37℃,真真假假让人摸不准。
但有一点大伙都清楚:天气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咱种地的就得眼观六路,把防范做在前头。我个人认为,现在气象预警越来越及时,可咱农民还得有自己的应对法子。比如提前搭好防风棚,选抗倒伏的种子,多留意长期的气候趋势,不能光靠老天爷赏饭吃。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准备得再周全,面对突然的9级阵风、瓢泼大雨,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呢?
这场天气折腾,让大伙又一次领教了自然的脾气——敬畏归敬畏,日子还得接着过。田里的活计不能停,该加固的加固,该排水的排水,咱庄稼人就是在跟天老爷的较量中,攒下过日子的经验。至于这茬庄稼能不能挺过去,且看风雨过后,地里是一片狼藉,还是依旧绿油油地往上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