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地头捏把黑土,指尖缝里漏出的土粒油亮亮的。



这片曾被叫做“北大荒”的地方,如今撑起了中国人的饭碗?可近些年,他明显觉得地里的土没以前松泛了,攥起来硬邦邦的。黑龙江地处北纬43度到53度,北边挨着俄罗斯,南连内蒙古和吉林。

47.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地形格外分明。

大小兴安岭像两道绿色屏风,护着中间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80%的耕地都在这儿。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这里的土厚得能达两米,有机质含量是普通土壤的十倍。



都说“一两黑土二两油”,早年开垦时,犁铧翻过去,土块里尽是蚯蚓和草根。靠着这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粮食产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

中国人每吃10碗饭,就有1碗来自这儿,比乌克兰整个国家的产量还高。虽说一年只种一茬,可胜在耕地够多——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的4倍,卫星图上看像大地棋盘。

长三角珠三角单产高又怎样?早成了粮食输入地,如今是“龙江熟,天下足”。



但辉煌背后藏着隐忧。

大庆油田的油越采越难,老职工说现在是“刮桶底”。大小兴安岭的林子不让砍了,曾经的伐木工人放下了斧头,转向守护青山。更让人揪心的是黑土地在悄悄“瘦身”,农科院专家说土“变薄、变瘦、变硬”了。

两年前哈尔滨的盗挖黑土案,不法分子挖走林地湿地的土,远销关内,简直是断子绝孙的买卖。



年轻人也在往外走,3000多万常住人口,这些年净流出不少。有人说黑龙江是“共和国长子”,打小就给全国输送粮食、石油、木材。可自己的家底经不起这么耗啊,黑土地一旦退化,拿什么保住“北大仓”的招牌?

对比西北华北,人家缺水,可咱这儿水网密集,为啥不好好护着这金贵的土?

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黑土地就是黑龙江的青山。



退耕还湿、还林、还草,这些政策得好好落实,让黑土歇口气、攒攒劲。

我常想,当“北大仓”的黑土变薄了,咱们的饭碗还能端得稳吗?

这事儿可不能只靠政府,咱每个吃着龙江粮食的人,都该上心。



黑龙江不是蛮荒之地,是养活了无数人的家园,是咱中国粮食的压舱石。

它有过辉煌,也面临挑战,但底子还在,只要好好护着黑土地,未来就有盼头。黑土地养了咱中国人的胃,可别让子孙后代对着变薄的土层叹气啊。这片北疆沃土的故事,还得靠咱们接着写下去,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