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体系化作战优势,航电系统代差:歼-20采用分布式孔径系统和三面阵雷达,可实现360°战场感知,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并通过高速数据链与预警机实时联动。而F-22的AN/APG-77雷达仍为单面阵设计,超视距通信系统存在技术缺陷,与预警机的数据共享需依赖外部适配器。
导弹压制性优势:霹雳-15导弹的200公里射程和双脉冲发动机技术,形成对F-22 AIM-120D导弹(射程160公里)的绝对压制。2020年实弹测试中,霹雳-15在超远距离命中靶机,验证了歼-20的“先敌发现、先敌打击”能力。
歼-20的隐身涂层耐候性显著提升,2022年东海对峙中未被F-35雷达发现;其气动布局实现0.027㎡的雷达反射面积(F-22为0.01㎡),但配合新型吸波材料,实际隐身效能已接近F-22。F-22仍沿用上世纪80年代架构,2017年“3.2B升级”后才兼容AIM-9X导弹,多频谱传感器和超视距通信系统升级需到2031年完成,且存在机体老化导致的硬件改装风险。
原设计航程2,960公里(无副油箱),在亚太战场需加装破坏隐身的副油箱,或依赖KC-135加油机支援,极大降低战场生存率。自2011年停产以来,现存180架F-22中仅32架为战备状态,机体寿命普遍超过15年,与年产量120架的歼-20形成数量级差距。歼-20通过预警机获取目标信息后,可在300公里外发射霹雳-15,而F-22受通信系统限制无法及时获取预警数据,形成单向透明打击。
歼-20的矢量发动机(涡扇-15)配合鸭翼布局,瞬时盘旋角速度比F-22高18%,配合头显瞄准系统实现更快锁定。双座型歼-20可同时指挥6架攻击-11无人机实施蜂群作战,F-22缺乏对应协同能力。预计到2030年,中国部署的1,000架歼-20将形成亚太地区绝对制空权。
歼-20依托后发技术优势和工业产能,在信息化作战时代已形成对F-22的全面压制。美军印太司令部评估显示,到2028年,亚太地区隐身战机力量对比将逆转。武器的先进程度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时候,那比的就是人了。单挑的可能性不大,大国交手基本都是三位一体式的全方位打击对手,谁也不会让一个战士出去挑衅去。
如果歼20遭遇F22的时候,这种情况或许是驱离F22。但我想不会发生美国也不会让主力战机来冒这个风险,刺探军情多半是会派无人机出来,目前情况下美国是不会往我国近海派飞机了,胡塞武装都能击落他们的飞机,何况东方大国呢。他们除了纠集更多的“小弟”来袭扰,也没什么办法了,要想知道哪个飞机更强,只有在实战中检验了,但我希望永远没有答案是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