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

那是1996年的夏天,我还清晰地记得安义县火车站的样子。浓郁的桂花香混合着蒸腾的暑气,让这个江南小城的第一印象格外深刻。

站在简陋的站台上,我紧了紧背上的旅行包。包里装满了县袜厂的样品,沉甸甸的分量让我肩膀发酸。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谈业务,忐忑和期待在心里交织。



"李路!这儿这儿!"熟悉的声音从站台另一头传来。我转头望去,是我的老战友郭小磊。他还是那副爱笑的模样,只是比起部队时圆润了不少,脸上多了几分生意人的精明。

"小磊,你怎么知道我这趟车?"我快步走过去,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这儿一天就这么两趟车,我干脆都在这儿等着了。"郭小磊一把接过我的包,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哥们儿好不容易来一趟,咋能让你住旅馆。这几天就住我家。"

郭小磊跟我是在辽宁老部队的战友。退伍那年,他回到了老家安义县,开了家小百货店。我则在父亲的安排下,进了县里的袜子厂。说实话,性格内向的我并不适合做销售,可是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要上学,我不得不逼着自己改变。

坐上郭小磊的摩托车,我们穿过安义县的街道。这里的建筑大多是灰白色的,街道两旁种满了桂花树,处处透着江南小镇特有的婉约。与北方的萧条相比,这里的市场明显繁荣得多。路过一家纺织厂时,郭小磊指着说:"我姐就在这上班。"

"你姐?"我这才想起,在部队时郭小磊确实提过他有个姐姐,只是从未见过。



"对啊,我姐郭小丽,比我大三岁。等会你就见着了,她今天特意请假,说要给你露一手江西菜。"郭小磊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摩托车最终停在一栋三层小楼前。推开院门,就闻到一阵诱人的饭菜香。郭母站在门口,一边擦手一边热情地招呼:"小李来啦,快进来坐。"

我正要答话,厨房里走出一个身影。瓜子脸,齐耳短发,围着碎花围裙,手里还端着一盘冒着热气的青椒炒肉。"饭好了,都来吃吧。"她笑着说,声音清脆,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

这就是郭小丽。她的笑容让我想起老家田野里的向日葵,温暖又明媚。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郭小磊常说他姐姐在镇上很受欢迎。

2

饭桌上的气氛其乐融融。郭小磊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些年的经历,说起他刚开店时的手忙脚乱,说起现在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说话时不时用上几句江西方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路,你们袜厂现在生意怎么样?"郭母热情地给我夹菜,目光中透着关切。

"还行。"我有些不好意思,"就是现在市场竞争挺激烈的,我们厂在想办法开拓新市场。"

"小李懂事,年纪轻轻就为厂里分忧。"郭父捋着胡子点头,"小丽,你们纺织厂的情况也差不多吧?"

郭小丽放下碗筷,认真地说:"是啊,现在外面的服装厂多起来了,我们厂也在转型。不过好在我们的面料质量有保证,老客户都还在。"



听她谈起工作,我才发现她对纺织行业很有研究。她说起各种面料的特点,市场的变化,眼睛里闪着光。这让我想起自己刚进袜厂时的窘态,那时连最基本的营销知识都不懂。

"对了,李路。"郭小磊突然放下筷子,"明天我得去进货,不好意思啊,没法陪你去见客户了。"

我连忙说:"没事,我自己打车去就行。"

"让你姐带他去吧。"郭母接过话头,"小丽在纺织厂这么多年,认识的人多。"

"我看行。"郭小丽点点头,"反正我明天也休假。再说这一带的纺织厂和服装厂我都熟,说不定对小李的业务有帮助。"

吃完饭,郭小丽主动收拾碗筷。我想帮忙,却被郭母拉住:"你是客人,歇着去。"透过厨房的门,我看见郭小丽挽起袖子洗碗的背影,不知为何,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晚上,郭小磊特意把他的房间让给我。躺在床上,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南方的夏夜蝉鸣阵阵,窗外不时传来邻居们的说笑声。我想起郭小丽谈工作时的神采飞扬,想起她收拾碗筷时利落的身影,还有那个温暖的笑容。这些画面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回想起来,这么多年总是家里替我操心。上学时,父母说我太内向,应该多跟同学交往;当兵时,连长说我太腼腆,要多锻炼胆量;现在做销售,领导说我太死板,要学会变通。可是今天,在郭小丽面前,我却感觉很自在,仿佛不需要刻意改变什么。

3

第二天一早,我刚走出房间,就闻到厨房飘来的香味。郭小丽已经起来做早饭了,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米粉和几样小菜。

"尝尝看,这是我们安义的特产——米粉。"她给我盛了一碗,"我放了点辣,不知道你能不能吃惯。"

米粉的汤头浓郁,面条爽滑,确实和北方的面条不一样。我一口气吃了两碗,惹得郭小丽笑着说:"看来是合你口味。"

她今天换了一身淡蓝色连衣裙,头发别着一个简单的发卡,显得干练又温柔。"等会我带你先去新建的工业区,那边有几家规模不小的服装厂,应该对你们的产品感兴趣。"

一路上,郭小丽详细地给我介绍当地的市场情况。"现在江西的纺织服装业发展很快,特别是这两年,不少小厂都开始扩大规模。你们厂的袜子要是能打进这个市场,前景应该不错。"

我偷偷打量着她认真讲解的侧脸,心里暗暗佩服。她不仅对行业了解深入,还很会为别人考虑。这让我想起自己最初做销售时的窘态,连开口搭讪都紧张得要命。

"其实,"她突然转过头来,"我听小磊说过,你不太习惯做销售。"

我有些不好意思:"是啊,总觉得开不了口。每次去找客户,都得在门口站好久,做好几次深呼吸才敢进去。"

"可你还是坚持下来了。"她说这话时目光格外认真,"为了家里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这很不容易。"

我愣了一下:"小磊连这个都跟你说了?"

"他经常在信里提起你。"郭小丽笑了笑,"说你是他见过最踏实的战友,虽然话不多,但特别重感情。"

那一刻,我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这些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优秀,配不上父母的期望。可是在她的眼神里,我看到的却是理解和欣赏。

整个上午,我们走访了好几家工厂。让我惊讶的是,郭小丽不光认识这些厂的负责人,还很了解他们的生产规模和需求。她总能在适当的时候帮我说几句话,化解尴尬的气氛。有她在旁边,我渐渐也不那么紧张了。

4

中午,郭小丽带我去了一家当地有名的老字号米粉店。门口挂着"安义三十年老店"的招牌,店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家店的汤底是祖传的配方,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熬。"她熟练地帮我点了一碗招牌粉,"我读书那会儿,省吃俭用也要在这儿吃一碗。"

趁她去打饭的空挡,我偷偷观察着她。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她跟其他姑娘不一样。也许是她谈起工作时的那份干练,也许是她照顾人时的那份细心,又或者是她笑起来时眼角的那一丝温柔。

"你知道吗,我一直很佩服当兵的。"她突然说,"觉得你们特别可靠。以前每次看小磊寄回来的照片,一个个都板着脸,可今天见了你才知道,你笑起来挺好看的。"

我的脸一下子烫了起来,低头使劲扒拉碗里的米粉。这还是头一次有姑娘这么直接地夸我。

"吃完饭,咱们去街上转转吧。"她提议道,"你家里人多,得给他们带点江西特产。"

在她的带领下,我们逛了几家特产店。她细心地给我挑选着:给父母买了当地有名的铁观音,给弟弟妹妹们买了一些特色小吃。看着她这么为我的家人着想,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路过一家服装店时,橱窗里的一条淡紫色围巾引起了我的注意。样式简单大方,跟她今天的裙子很配。

"等一下。"我鼓起勇气走进店里,挑选了那条围巾。

"这个...送给你。"我把包装好的围巾递给她,"谢谢你今天这么照顾我。"

郭小丽愣住了,脸上泛起红晕:"你知道吗,在我们这儿,送围巾是有特别含义的......"

"什么含义?"我心跳漏了一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