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阅兵对美国宪政的解构危机,当民主灯塔沦为个人秀场。
文/叶雨秋
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到华盛顿宪法大道,从推特治国到阅兵梦呓,特朗普正在将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基石,异化为满足个人虚荣的权力剧场。当这位79岁的政客试图将美国陆军250周年庆典变成自己的生日派对,当“纪念军队”的旗号沦为“取悦帝王”的遮羞布,美国宪政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解构危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政治作秀,而是一场针对现代民主根基的系统性侵蚀。
一、权力美学:从“民有民治民享”到“朕即国家”的宪政倒退
特朗普对阅兵的痴迷,本质上是将威权政体的“权力美学”移植到美利坚土地上的危险实验。2018年其首次提出“超越法国”的巴黎式阅兵计划时,五角大楼估算的9200万美元预算与民众“纳税人的钱不该用于个人崇拜”的抗议形成尖锐对立,这场因“坦克压坏华盛顿道路”而流产的闹剧,早已暴露其将国家机器私有化的潜意识。如今在陆军250周年节点重启阅兵,更显其权力异化的深层逻辑:
政治符号的篡改:用M1A2坦克履带碾压《独立宣言》中“人民主权”的文本精神,将宪法第一条赋予国会的宣战权异化为总统的“阅兵批准权”,这种对国家庆典的私人化包装,正在消解“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共识。
军事威权的具象化:当F-22战机编队划过国会山穹顶,当海军陆战队方阵行进在宪法大道,这些本应象征国家防卫力量的符号,正在特朗普的镜头前异化为“帝王仪仗”。正如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所言:“军事仪式是权力合法性的终极修辞”,而特朗普正将这种修辞推向“朕即国家”的险境。
财政权力的滥用:在国债突破35万亿美元的当下,将纳税人的血汗钱用于建造“特朗普浮雕战车”,本质上是对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国会有权课税并支配财政”的公然践踏。这种将国家金库变为私人提款机的行为,与路易十四“朕即国家”的财政专制如出一辙。
二、制度僭越:从“分权制衡”到“帝王特权”的宪政崩塌
特朗普的“帝王化”倾向,正在美国宪政体系的七寸处持续施压。从紧急状态令到阅兵闹剧,从关税大棒到社交媒体封杀令,其行为轨迹构成对三权分立的系统性破坏:
行政权的无限扩张: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课征25%关税,绕过国会直接征收“特朗普税”,这种将立法权收入囊中的行为,与1787年宪法设计者“防止行政权坐大”的初衷背道而驰。正如联邦党人文集第51篇所警示:“野心必须用野心对抗”,而特朗普正将野心锻造成独裁的权杖。
司法权的驯化尝试:从对联邦法官的推特辱骂到对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的“暗中笼络”,特朗普试图将司法权变成橡皮图章。当其公然宣称“法官应该感谢我任命了他们”,这种将司法任命异化为政治恩赐的思维,正在解构宪法第三条确立的司法独立原则。
立法权的边缘化:在新冠疫情纾困法案中强行塞入个人酒店集团救助条款,在基建法案里夹带高尔夫球场改造预算,这种将国会变成“橡皮图章”的行为,与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的“一切财政法案须起源于众议院”形成尖锐冲突。当白宫幕僚长可以公开宣称“总统的意志就是法律”,这已不是对宪法的挑战,而是对其根基的爆破。
三、民主异化:从“公民社会”到“臣民文化”的精神阉割
特朗普的“帝王秀”更深层的危害,在于其对美国公民精神的阉割。当支持者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却不知“伟大”为何物,当反对者沉浸在“通俄门”阴谋论而忽视制度性危机,美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民主退化:
批判精神的消解:从“通俄门”调查到国会山骚乱听证会,美国政坛的“罗生门”本质上是公民理性讨论能力的退化。当真相沦为党争工具,当事实核查变成政治立场,这种“后真相”困境恰是威权统治的温床——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言:“极权主义的本质不是谎言,而是让谎言成为真理”。
公民参与的形式化:从“MAGA”红帽子的符号消费到“停止偷窃”口号的情绪宣泄,美国民众的政治参与正在异化为对“帝王”的朝圣。当选举沦为“选边站队”的游戏,当投票等同于“站队表忠”,这种去政治化的参与模式,正在瓦解宪法第一条所保障的公民参政权。
权力监督的失效:从司法部成为总统“私人律所”到联邦调查局沦为党争工具,美国宪法设计的权力制衡机制正在失能。当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可以公然宣称“忠于总统而非宪法”,当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财产申报制度形同虚设,这种监督体系的溃败,预示着“帝王特权”的最终降临。
四、宪政自救:从“帝王幻觉”到“制度觉醒”的重生之路
面对这场宪政危机,美国需要的不是又一场“通俄门”式的政治肥皂剧,而是一场触及灵魂的制度觉醒:
重塑权力伦理:国会应通过《帝王化倾向防治法案》,明确禁止总统将国家庆典、军事行动等公共事务用于个人政治宣传,建立总统财产申报的穿透式审查机制,让权力重新戴上宪法的镣铐。
激活公民社会:推动“民主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宪法原文解读、权力制衡原理等课程作为必修内容。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言:“民主的根基在于公民的自治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持续的教育得以维系。
重构政治文化:媒体应停止“红蓝对决”的二元叙事,将报道焦点从总统推特转移到制度运行本身;智库应加强“宪政健康度”评估,建立权力异化预警机制;企业应拒绝政治献金绑架,回归市场经济的本真逻辑。
当特朗普的阅兵坦克碾过宪法大道时,压碎的不仅是柏油路面,更是《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永恒承诺。这场闹剧提醒我们:民主制度不是永不生锈的机器,而是需要持续维护的精神共同体。从费城制宪会议的油灯到数字时代的云端,宪法的生命力不在于羊皮纸上的墨迹,而在于每个公民捍卫它的勇气。或许当某天,美国总统不再需要靠阅兵证明存在感,当军队方阵只为守护宪法而非取悦帝王,当国家庆典回归人民而非异化为个人秀场,这个国家才真正配得上“山巅之城”的称号。在此之前,每个热爱自由的人都应警惕:那个在推特上自称“天选之子”的政客,正在将美利坚的星空变成独裁者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