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再回头看,朱立伦应对罢免的策略几乎全数失败,蓝营上下士气低迷。被绿营刻画成罢免标杆式人物的蓝营总召傅崐萁,更是率先通过二阶段门槛,不出意外必然会进入投票阶段。若总召都被罢免,必然进一步打压泛蓝阵营的士气,然而更可悲的是,目前仍然看不到任何反转的希望。对此傅崐萁也是难得彰显柔软的一面,坦然自己一直努力为民众打拼,可却被骂了4个多月,难道自己做错了?
由此不难看出,蓝营上下现在确实缺乏斗志,在“4.26”的热情消散后,外界并没有看到蓝营奋起直追,反而迎来诸多不利消息。
最早时蓝营高层坚决反对罢免,甚至公开对外表态,不会针对绿营民代发动罢免;紧接着朱立伦又提出“以战止战”、精准打击,把罢免对象对准了得票数相对较少的台北“双吴”,以及原住民民代;在绿营动用司法对罢绿团体以及蓝营各县市党部,进行搜索调查后,朱立伦罕见展现强硬一面,不仅亲自走上街头抗议,还提出要“罢免赖清德”,甚至与主动与黄国昌会面,组织了规模浩大的“426”抗议活动;最后朱立伦更是直接摊牌,号召蓝营所有民代立即投入罢免,给予罢绿团体最大的支持。
然而细心者发现,无论朱立伦想要如何展现强硬,但始终忘不了一点,那就是不断喊话赖清德收手。即便是最终做出摊牌决定,还在喊话对方要进行协商,不得不说蓝营反制罢免的过程,彻底暴露了朱立伦自身的局限性。他并不是一位能让团队绝处逢生的领导者,他太欠缺魄力与果断的品格了。
很快现实就狠狠回敬了他一耳光,蓝营多数民代面临通过二阶,而罢绿方面却不进反退。
罢免吴思瑶几乎已成不可能任务,罢免绿营原住民民代也被“伪造连署”所困挠,现在更是面临灭党之危,即便朱立伦自己也已经自身难保。可以说作为蓝营领头人,他的所有应对之策都已经宣告失败,当下的蓝营无比迷茫。
细细观察,其实他为蓝营制定的每一步,战术上都没什么大问题,问题就出在朱立伦自己的态度。这也让绿营逐渐看破了他的套路,那就是所有的动作都在企图吓唬绿营,让对方知难而退。用大白话说,绿营看明白了,朱立伦就是在瞎咋呼,实则怂人一个,压根干不成大事。由此绿营变得越发有恃无恐,而蓝营则在朱立伦摇摆的态度下,却变得举步维艰。按照岛内当下的环境,越来越多人认为,“罢免赖清德”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蓝营当下恐怕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自己。
至于蓝营为何会沦落至此,就有舆论认为,蓝营实则从骨子里非常羡慕绿营。
这种情绪恐怕从蔡英文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嫉妒对方能获得老美的支持,一度要和绿比谁更亲美;他们也羡慕绿营为了选举以及政治利益,可以使出各种手段。于是觉得自己也可以,当下的“伪造连署”、“幽灵连署”不就是蓝觉得不是大事,以往绿营也这么干,但现在却让他们吃尽苦头。
以至于给岛内民众的观感,就是蓝营不断在追着绿营跑,绿说他们是“大陆同路人”,他们就极力辩解,甚至不惜随绿营起舞比着抹黑大陆,即便已经被绿营按在地上摩擦了,蓝营依然没忘了拿大陆说事来搞绿营。
也正因如此岛内人越来越看不明白,蓝、绿骨子里到底有啥区别,即便蓝营拿到执政权,总体策略上会与绿营有大的不同吗?
可见蓝营已经彻底沦为,丧失主旨与主张,缺乏远见与格局的选举机器。也正因如此在大罢免上,他们始终无法获得岛内主流民意的支持,无论他们怎么宣传,在多数人眼中,这就是蓝绿之间的政党恶斗,自己为何要牵扯其中。
于是有人觉得,或许从一开始,针对大罢免蓝营就不该接招,既然觉得对方毫无正当性,那就应该好好做事,让民众自己去选择。结果蓝营不断被绿营引入圈套,最终弥足深陷,甚至遭到罢免连署的反噬,反而让中间选民对他们越来越质疑。
“反绿并不一定挺蓝”,“蓝绿都差不多,谁都没好到哪”等类似情绪正在岛内蔓延,而这恐怕是蓝营当下面临的最大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