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转业安置的战友,面临一个问题:是选好单位,还是选好岗位?大家都清楚,士官离开部队后,后半生的走向至关重要。
在部队工作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前半生奉献给了部队。40来岁转业安置,就算是当兵12年的军士,也30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肯定希望在地方有份稳定工作,最好能找个轻松点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钱多事儿少离家近”,这是选单位的一种普遍原则。
不过,无论怎么选,首先得有优先选择权,这与你的积分有极大关系。军官有档案分和考试分,综合起来进行选岗;而军士一般情况下,各地只看档案分,最后按积分排名,靠前的就能优先选岗。这里的优先选岗,实际上主要是优先选择单位。因为各地安置的单位类型一般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参公单位等等。有机会选择行政单位的转业战友,多数会选择去行政单位,除此之外,还有参公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甚至央企等多种选择。
在这么多选择中,你必须心里有数。安置时会给你足够时间做决定,不会只给5分钟让你仓促选择,毕竟这不是做选择题或考试。那么,到底是好单位重要还是好岗位重要呢?首先你得想清楚,是选择行政单位、参公单位、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军士,通常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里做选择。如果军官能选择公务员岗位,那选择余地就更大了。
在单位类型确定后,还得考虑具体单位,比如是选党委部门、党群部门,还是政府部门,亦或是人大、政协机关,以及参公单位或事业单位,都要慎重考虑。从大方向来说,你得思考是想选工作辛苦但有发展前途的,还是想选工作清闲的。
当确定好单位后,到了单位,领导会给你安排岗位。因为你是军转干部或军转军士,具体能做什么工作,可能会结合你在部队的经历。比如你在部队机关写材料,到地方办公室工作可能会更上手;在部队从事业务工作的,要看具体业务内容。我看到有些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接收的转业军士,对业务确实不太熟悉,乡镇接收的转业军士也有这种情况,但如果做群众工作能力强,在乡镇一线也会受欢迎。
所以,先是选单位,进入单位后再考虑岗位。比如你进入财政局,财政局里有些科室比较核心,像预算科室,相比其他相对轻松的岗位,在核心岗位工作的机会可能更多。
当然,战友们转业安置到地方后,要先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刚到地方的一两年,可以先适应一下,如果有机会,特别是军士如果还想转变身份,从事业编转为公务员,可能就得辛苦折腾几年。
总之,选单位很重要,选岗位则是到单位后慢慢了解的过程,每个单位都需要有人做事。大家对此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系作者综合公开信息分析,只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或者决策建议,具体政策和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