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用科研回馈国家,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在清华核科普对谈会上,庞众望一番充满激情的话语迅速引发全网关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谁能想到,这位备受瞩目的清华博士,曾经是一个深陷困境的寒门少年?

庞众望出生于河北沧州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家庭全靠年迈的姥姥姥爷勉强支撑。

6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凑齐手术费用,母亲坐着轮椅四处磕头借钱。而生活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从5岁开始,庞众望就承担起捡垃圾补贴家用的责任,在学校还常常因为贫穷受到嘲笑。然而,这些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将他击垮,反而让他内心的奋斗之火越烧越旺。



逆境中绽放的理想之花

尽管命运给了他重重一击,但庞众望却以歌声回应。童年的他在苦难中成长,却从未缺少爱与温暖。虽然母亲身体残疾,但她拥有无比坚韧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庞众望无尽的关爱和支持,让他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与希望。

在庞众望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带着微笑面对生活,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从未在他面前抱怨过一句。

每当他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母亲都会温柔又坚定地告诉他:“孩子,别怕,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母子俩相互扶持,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乡亲们的善良和帮助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了照亮庞众望前行道路的明灯。当他们一家陷入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伸出了援手,有的送来了生活必需品,有的主动帮忙照顾家人。这些点滴的善意让庞众望学会了感恩,也更加坚定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庞众望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在求学路上,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一路披荆斩棘,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励志榜样。

从小学到中学,庞众望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无法阻挡他追求知识的脚步。他经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到深夜,破旧的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作业本,那一本本写满笔记的课本,见证了他付出的努力。



高中时期,庞众望在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以及第三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屡获佳绩。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他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是他迈向更高学府的坚实台阶。

2017年的夏天,是庞众望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之一。他以684分的裸分加上“自强计划”的60分加分,一举夺得沧州市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

当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时,庞众望和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这一刻的荣耀。

那一刻,所有的苦难都化作了甜蜜的记忆,庞众望也成为了家乡的骄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寒门也能出贵子,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清华园里的逐梦之旅

2017年秋天,怀揣着憧憬与忐忑,庞众望踏入了清华园。这所顶尖学府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优秀人才,激烈的竞争让他倍感压力。

大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高中,对自主学习的要求极高,专业课程中的复杂理论和公式常常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但他深知自己能进入清华,承载着家人和乡亲的期望,绝不能退缩。

迷茫之际,史宗恺老师的鼓励如明灯般照亮了他的前路。在老师的引导下,庞众望发现自己对精密仪器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此坚定了投身科研的决心。



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每天最早到达教室和实验室,最晚离开。他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专注实验,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努力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面对社会上的爱心资助,他毅然拒绝,决心凭自身实力闯出一片天地,把资助留给更需要的人。

本科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和科研能力突出,庞众望获得了直博资格,继续在清华精密仪器系深造。读博期间,实验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每天早早开始工作,常常忙碌到深夜。

科研之路充满坎坷,他在研究高精度定位问题时陷入僵局,尝试多种方法均未成功,压力巨大。但转机突然出现,洗澡时他灵光一闪,顾不上擦干身体,便冲向书桌进行计算推导,成功攻克难题,发表了首篇SCI论文,在清华博士生中引起轰动。



之后,庞众望持续奋进,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他参与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在光网络信息感知等领域深入钻研。

在研究过程中,棘手的问题时常出现,让他焦虑沮丧,但他从未放弃,查阅大量文献,与导师和同学深入交流,尝试新方法。凭借这份坚持,他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在光网络信息感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我国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人生旅途中的温暖力量

在庞众望的人生旅程中,爱情与亲情是他前进的动力源泉。他与女友小雨相识于高中,历经9年,从青春的一瞥,到大学确定恋爱关系,爱情逐渐升温。小雨温柔善良,在庞众望艰难求学历程中,始终默默陪伴,给予鼓励与支持,让他在拼搏时感受到爱情的甜蜜。

庞众望虽然是理科生,对小雨却极为用心。小雨账号叫小雨,他便改名为小雨的伞,寓意为她遮风挡雨,还精心建立专属相册,留存美好瞬间。两人处事风格和观念逻辑虽有差异,却相互理解包容。

小雨考北京研究生时,庞众望理性地给出建议:“我是动力,不是路标,你要走自己想走的路。”小雨也在庞众望迷茫时耐心倾听、温柔安慰,助力他专注于科研。



今年,小雨带庞众望回老家过年,受到家人热情款待,两人还在亲友祝福中度过温馨生日。如今,他们已订婚,爱情成为佳话。

母亲庞志芹更是庞众望的精神支柱。她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双腿瘫痪,一生坎坷,无法上学。但她坚强乐观,在昏暗灯光下为庞众望缝补衣服,用温暖的水和温柔话语陪伴他成长。

庞志芹虽然不识字,却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为凑手术费坐着轮椅挨家借钱。她给儿子取名庞众望,期望他有出息,常鼓励他努力学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然而,2020年庞志芹因病离世,这对庞众望是沉重的打击,他遗憾没能在母亲临终前满足她喝水的心愿。

但母亲“成为国家栋梁”的遗愿,化作他前进的动力。在科研遇阻想放弃时,母亲的笑容与鼓励就会浮现,支撑他在科研一线拼搏,践行对母亲的承诺,实现人生价值。



时代责任,科研报国

“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掌握在别人手中,很多时候就可能成为一种威胁。”庞众望的话语掷地有声,道出了这个时代科研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科技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

以美国为首的某些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科技霸权,对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科技封锁和打压,试图遏制我国的科技发展。从芯片领域的技术封锁,到关键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限制,这些举措给我国的科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关税问题也成为科技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争端,对我国出口的科技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相关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这些外部压力不仅影响了我国科技企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挺身而出,肩负起科研报国的时代使命。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打破外部势力的封锁和打压。科研报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我们要像庞众望一样,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的科技事业中。

庞众望,这个从寒门中走出的清华博士,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的真理。

从一个生活在贫困家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少年,到如今站在科研前沿,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的国之栋梁,庞众望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他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更离不开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挫折中砥砺前行,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未来的信心。

他激励着无数青年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庞众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寒门学子的坚韧与拼搏,看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与追求。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楷模。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多么贫寒,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我们有梦想,有信念,有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征程中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结语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庞众望这样的青年,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以庞众望为榜样,胸怀报国之志,勇担时代使命,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技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