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30日,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聚焦“高等教育战略”主题举行研讨。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清华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谢维和,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浙江大学教授徐小洲,科大讯飞集团高级副总裁、教育事业群总裁聂小林参与对话交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马晓强主持研讨。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以战略性眼光、战略性判断和战略性举措,着力构建与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与新科技革命趋势相契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认为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要通过差异化战略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来实现长远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强国评价体系,客观衡量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一目标的发展进程。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强调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抓住未来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特别要重视25—35岁人才黄金创新期的培养效能,要改革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新型教育生态。他着重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道”,自然科学是“术”,两者是人类文明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清华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谢维和提出高校分类改革的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构建。建议突破传统学科导向,建立以社会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强调教育研究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他特别阐明科技教育的优势在于让人使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人文教育的价值则是帮助人选择去做正确的事。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分享了以优势学科为牵引、以学科交叉融合为路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一流大学建设经验。要坚持“五育并举”,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徐小洲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推动特色化发展。既要培养拔尖人才,也要保障整体教育质量,最终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高等教育体系。
科大讯飞集团高级副总裁、教育事业群总裁聂小林从产业界视角探讨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重要性,强调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人文教育在技术革命中具有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