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62
五一假期,如果你恰好跟小编一样没有出门,正好宅家里看电影。
我们曾经推荐过很多自闭症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其中有一部,几乎会在每个榜单中都出现。作家、自闭症孩子喜禾的爸爸蔡春猪也曾专门推荐过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 《玛丽和马克思》,喜禾爸认为“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阿斯伯格人士试图在教一个‘正常人’学会如何正视自己、与生活交锋。”
电影是以 黏土动画 的形式呈现的,导演是 澳大利亚的亚当・艾略特(Adam Elliot)。艾略特在这部电影中,做出了堪称 影史上对阿斯伯格人士最精准的描述。
15年后,艾略特的黏土动画新作于2024年上线。这部15年磨一剑的新作,同样聚焦“边缘人”,题为《蜗牛回忆录》,豆瓣评分也高达8.4。
这部略显“冷门”的电影,也很适合自闭症家长。
如果说上一部电影的主题是“ 先爱自己”,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生活必须向前看”。
文丨朵朵妈妈
编辑丨Jarvis
另类的生命
“小蜗牛”,是5年前女儿刚确诊自闭症时我对她亲昵的称呼,相信很多家长也这样形容过孩子。
但是,你知道吗?蜗牛除了移动慢,还有一个特点——总是不断向前,从不回头。
这点,是我最近看《蜗牛回忆录》时刚刚得知的。
格蕾丝和吉尔伯特是一对双胞胎早产儿,他们的母亲在分娩后不幸去世。而他们的父亲早在母亲怀孕之初,就因一场车祸截去下肢,丧失了劳动能力……
命运之神对这个家庭的“眷顾”不止如此,他在带走妈妈的同时,还不忘给姐姐格蕾丝留下“兔唇”的印记,让她一出生就注定成为另类。弟弟吉尔伯特也未能幸免,只是他的另类基因被暂时隐藏了起来。
万幸,姐弟两个相依相伴。
在格蕾丝做兔唇修复手术大出血,生命垂危时,是弟弟吉尔伯特给她输血。
在格蕾丝被同学嘲笑“兔子脸”,排挤、嘲笑时,是弟弟吉尔伯特站出来回击霸凌者。
在格蕾丝的小蜗牛意外掉落时,是弟弟吉尔伯特冲进车流给她捡回来。
天生唇裂的格蕾丝和天生有自闭症的孩子一样,都是人群中的“少数派”,因为生理或心理的特殊,他们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异样眼光与心灵的创伤。
他们因为不一样,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重重困境。
既然走不出去,那就退回来。在遭遇命运随机分配的不公对待,尝试突破无果后,有些人甚至整个家庭,都选择蜷缩进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恰如一只小小的蜗牛。
对,格蕾丝一直钟爱蜗牛,尤其是螺纹方向和其他蜗牛都不一样的那只。
失去父母的孩子
因为妻子离世,双胞胎的爸爸染上酒瘾,日渐消沉,后来又患上呼吸暂停综合征。他会在熟睡中突然呼吸暂停,需要姐弟俩一起拍手才能叫醒。
生活虽然潦草,但有爸爸在,至少是个家。
然而,命运之神总是反复光顾,爸爸一次在熟睡中发病后,离开了人世……贫困的姐弟俩无力支付丧葬费,只能依靠政府的帮助,火化了父亲的遗体。
因为没有家庭愿意领养一对古怪的双胞胎,格蕾丝和弟弟吉尔伯特被儿童福利部门强制分离,送往两个领养家庭,开启新的,却更加暗淡的人生。
格蕾丝看似运气不错,被堪培拉的一对没有生育、经济状况良好的夫妇领养。
但实际上,这对养父母总是沉溺于自己的癖好中,无暇也无心照顾这个名义上的女儿。
后来,他们登上一艘充满性刺激的邮轮后,更是完全抛弃了格蕾丝。
而弟弟吉尔伯特,则被住在珀斯的一户果农领养。他们是狂热的宗教信徒,家里领养了很多孤儿。
姐弟俩一个在澳洲东部,一个在澳洲西部,之间隔着一片炙热又危险的大沙漠。
蜗牛,成了格蕾丝唯一的精神支柱。
格蕾丝一直钟爱的蜗牛,不仅仅是因为她很想像蜗牛那样,躲进壳里,逃开周遭的一切。
还因为她未曾谋面的妈妈是一名软体动物学家,更因为小小蜗牛包含了原生家庭深深的爱。
她曾经的家中有很多关于蜗牛的收藏:蜗牛首饰八音盒,一枚蜗牛造型的戒指,
爸爸亲手织的、一直戴在她头上的蜗牛帽子……
丧失了父母,又失去了弟弟的陪伴,本就敏感的格蕾丝变得更自卑孤僻,总是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迈出一步。
她疯狂地爱上了收集蜗牛,屋子里塞满了跟蜗牛有关的物件:蜗牛挂画、蜗牛盆栽、蜗牛玩偶、蜗牛鞋子……
她还专门养了蜗牛,把心事讲给它们听。
另一边,弟弟吉尔伯特生活得更惨。
他不仅被养父母用宗教、药物控制着,还被分配到流水线最费力的环节出卖劳动力,少得可怜的报酬,又被父母以“神”的名义收走……
生活只能往前看
与《玛丽和马克思》相比,《蜗牛回忆录》的感情线要丰富一些,既有友情,也有亲情,同时还有陌生人之间的互相温暖。
电影中,引领格蕾丝走出阴影的,就是一位陌生的老奶奶——平奇。
她的人生和名字一样,平凡又惊奇:
平奇有过两段婚姻,但两任丈夫都死在了她面前:一任丈夫遭遇意外,恰巧被厨房的刀具刺穿;二任在度蜜月时,拍照瞬间被鳄鱼吞入肚中……
平奇追过北极光,在死海上漂浮过,和雪猴泡过温泉,在跳舞时被风扇削掉了小拇指……
平奇一生做过很多工作,甚至80岁生日当天还穿着夸张的玩偶服,在超市里推销菠萝。
在跟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奶奶相处中,格蕾丝的日子也有了一抹亮色。
然而,生命终有尽头。
平奇因年迈而离开,在弥留之际,她只留给格蕾丝两个字——土豆!
失去精神支柱,格蕾丝再度颓废,平奇最后吐出的“土豆”二字更是让她困惑不已。
穿越回忆,格蕾丝终于发现平奇留给她的,原来是藏在土豆田里的一封信。
此时,她才得知平奇如此精彩的人生,开端却充满悲凉。
原来,平奇是个孤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被关在铁笼一样的小床里,从未享受过亲亲抱抱举高高……
生活没有压垮平奇,平奇选择用心体验生活。
平奇的信,终于让格蕾丝彻底走出蜗牛壳。
这封信中,有这样几段话:
“最糟糕的笼子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格蕾丝,你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笼子。你的笼子从未被锁上……但你的恐惧让你被困住了。赶走那些蜗牛吧!让自己自由。”
“现在是时候脱掉你的壳了,清空你的收藏,重新开始。一点自怜是可以的,但时候到了,要向前看。会有痛苦,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正视它。勇敢点。”
“就像我以前说过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生活。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
是啊,命运随机分配,谁都会有潦草的时候。
任何人都可能经历被嫌弃、背叛、对生活丧失希望、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时刻,就像自闭症孩子,就像有个自闭症孩子的家庭。
如果经历悲痛,便一直沉浸其中,就无法走出牢笼。
其实想想,人生没必要步步踩在节奏上,起步或过程中慢一点有什么关系?蜗牛从不回头看,所以才能不断向前。
当遭遇命运不公,骂过,哭过,还要继续“向前而活”。
我们把孩子比作蜗牛,就要享受蜗牛的一切,不要只是躲在壳中,而是带着他一起伸出头往前走,留下闪闪发光的痕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