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赤侠

这次的中美贸易对决,之所以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就是因为美国霸权很久没人挑战了。

上一次敢如此明目张胆跟美国对着干,还要追溯到冷战时期。

强大如当年的苏联,也在美国手中败下阵来,最终惨遭肢解,甚至演变成今天手足相残的悲剧。

至于说后面的日本,不过是在经济上威胁到了美国。

由于在军事上没有当年苏联的强大震慑力,最终只能签下屈辱的《广场协议》,亲手断送掉自己的未来。

到了今天,当中国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复兴之路以后,美国是真的慌了。

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个跟苏联完全不同的国家。在规避掉所有苏联踩过的坑以后,今天的中国可谓是没有短板的存在。

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底气,对美国霸权说不!



回溯过往,会发现我们是被逼到这一步的,中美贸易争端绝非一日之寒。

2018年,特朗普政府首次以"中国偷窃美国技术"和"市场准入不公平"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25%不等的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汽车等产品实施对等反制。

这场关税战在2020年因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得到短暂缓和,中国承诺增加美国商品进口,美国则小幅降低部分关税。然而这一协议只是暂时止血,未能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国企补贴等核心分歧。

到了2025年,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贸易战再次升级。也就是说,中美贸易争端自2018年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了七年之久。

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态度。

外交部发布《不跪!》主题视频,明确表示"威胁没用,咱们不吃这一套"。同时,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精准反制措施。

可以看出,现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一方面持续加码关税威胁,另一方面又频频释放谈判信号。

特朗普政府多次散布"中美正在谈判"的消息,甚至谎称"中方主动打来电话",结果遭到中国外交部连续两天公开否认。

商务部发言人更明确表示:"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毫不留情的打了美国的脸。

这种看似分裂的行为背后,实则是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外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内部对华立场并不统一。财政部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坚持强硬路线。

最终在国内企业和金融市场承受的巨大压力下,特朗普不得不开始找台阶下。



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关税威胁,中国始终保持着"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原则立场,但表达方式从断然拒绝转向有条件开放对话,中国对美贸易政策出现关键的转变。

2025年4月前,中国对美国谈判邀约的态度极为明确。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求美国先取消所有加征关税,再谈其他。

驻美大使馆也声明:“希望美国改正错误,取消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单边关税”。

这种强硬回应的底气,不仅是因为中国的骨头够硬,也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实力。

到了2025年4月下旬,中国态度出现谨慎松动。从最初的坚决反制到开始评估谈判可能性,双方立场出现了微妙变化。

当被问及"美方多次表示正与中方就经贸问题进行谈判"时,商务部发言人首次回应:"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对此,中方正在进行评估。"

要知道,中国的松口绝非让步。因为商务部最后还表示:

中方立场始终如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关税战、贸易战是由美方单方发起的,美方想谈就应拿出谈的诚意,要在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单边加征关税等问题上做好准备,拿出行动。

中方想要强调的是,任何可能的对话、会谈中,如果美方不纠正错误的单边关税措施,则说明美方完全没有诚意,且会进一步损害双方互信。

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试图以谈为幌子,搞胁迫讹诈,在中方这里是行不通的。



现在美国之所以主动示弱,就是因为中美贸易脱钩以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比预期更为严重。

特朗普政府原以为关税将促使制造业回流,但结果恰恰相反。现在美国企业的成本迅速飙升,一向依赖于中国零部件的美企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也在加重。日常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生活成本一再推高。

更要命的,还是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在6月份会有6.5万亿美债集中到期,特朗普政府只能发行新债筹集资金还旧债。

由于最近美元在走弱,有可能出现认购不足,利率进一步上升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中国和日本抛售美债,则会雪上加霜加重美国的财务负担。

再加上美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对美国大豆、猪肉等加征关税,重创了美国的农业州,而这些州恰恰是特朗普的基本盘。

随着美国国内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批评声浪日益高涨,连传统共和党票仓的农业州也开始表达不满。



然而,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超出美国预期。

我们通过市场多元化和进口替代战略,成功将部分损失转移消化。此外,中国对稀土等关键材料的管制反而使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企业陷入被动。

美国始终低估中国反制决心,认为中方会在压力下妥协。而中国则看穿美国"以战促谈"的把戏,拒绝在威胁下对话。

如今的局势表明,纯粹对抗对双方代价高昂。中国在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也开始探索"以斗争求合作"的新路径,这为可能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开始评估美国谈判请求,2025年中美贸易争端进入关键阶段。

接下来双方最可能的结局是达成一项有限度、临时性的协议,暂时缓和而非彻底解决两国贸易矛盾。

还是那句话,中美可以双赢,但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我们做好了彻底脱钩的准备,美国不敢继续跟,就老老实实坐下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