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只有一位开国皇帝,为什么说清朝有4位开国皇帝呢,因为清朝的情况很是特殊,所以出现了有4位开国皇帝的罕见情况。

一、实际上的奠基者,名义上的开国皇帝之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大众印象中的清朝开国皇帝,其实努尔哈赤准确来说应该是清朝的奠基者,而非开国皇帝。

努尔哈赤时代只是草创后金政权,连关外都没有统一,说是割据一方都勉强,只能说是边疆割据政权,准确来说他的后金政权只是大清的前身。

如同秦国与秦朝的关系,秦始皇之前有秦国二十多位君主,但是为什么说起秦朝是以秦始皇开始呢,因为秦朝统一了六国,使得秦朝成为全国性政权。

再具体来说,努尔哈赤的后金和清朝的关系,也可以参考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与元朝的关系,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追封祖父成吉思汗为元太祖,但是提起元朝的时候,说起开国皇帝都是说元世祖忽必烈。



所以严格来说,努尔哈赤并不能算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后世子孙一直抬高他的身份导致的。

清太宗皇太极时代追封父亲努尔哈赤为太祖庙号,主谥号为武字,简称为太祖武皇帝,一般来说这是占据半壁江山的割据王朝开国皇帝的待遇,这个待遇对于努尔哈赤已经属于高配了。

再往上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太祖高皇帝待遇,是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最高待遇。

在大清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死后,对标元世祖忽必烈,上庙号世祖,在讨论他的谥号之时,汉大臣认为应该给他上一个主谥号“高”字,是为世祖高皇帝,享受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待遇。

本来这也正常,以顺治帝正式登基的1644年为时间节点,明朝灭亡,清朝顺势入关成为了全国性政权,等于是继承了明朝的正统,成为下一个大一统王朝,所以给予顺治帝的开国皇帝待遇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没想到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鳌拜不干了,他认为关外二帝时期也是清朝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当时的正统所在,是与明朝各与正统的,所以要提高努尔哈赤地位,因此改努尔哈赤的主谥号为“高”字,努尔哈赤由此成为清朝的太祖高皇帝,全面享受到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待遇。

这是很明显的过分抬高之举,关外二帝时期,即使是皇太极时期,也没有做到与明朝分庭抗礼,没有形成南北对峙,更何况是努尔哈赤的弱小后金时代,所以明朝才是当时的唯一主角,后金(大清)不过是地方割据政权,不属于清朝的一部分,努尔哈赤是不能享受到正统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顶级待遇的,这个水分很大。

如果按照那样算法,秦始皇之前的秦国君主也应该都追封为皇帝,纳入秦朝一部分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鳌拜并非是一介武夫,他还是很有政治嗅觉的,不是一般人,还好康熙帝之后拿下了他,不然任由他发展,成为下一个架空皇帝的多尔衮都是有一定的可能。

对于这点,即使之后康熙帝扳倒鳌拜亲政成功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总不能又改回去,那样就是贬低自己的祖先努尔哈赤,所以努尔哈赤就那样在清朝享受着独一无二的最高待遇。



二、真正的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努尔哈赤虽然初步建立关外霸业,但临死之前不只是在宁远之战中为袁崇焕所败,使得后金政权国力受损和威名大损,更要命的是当时的明朝组成了关宁锦防线,还联合李氏朝鲜和蒙古林丹汗全面封锁后金,使得难以自给自足的后金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几近崩溃。

同时后金内部也是问题多多,提倡八家分权的努尔哈赤留下的是八王共治的制度,大汗并没有绝对的权力,主要权力是由八旗旗主把持,这种共治制度,很容易造成内乱情况。

这时候皇太极横空出世,他在位17年,在军事上打破明朝关宁锦防线,降服李氏朝鲜和漠南蒙古,统一关外,君临东北。

在政治上他成功改变八王共治制度,大力进行中央集权,进行一家集权,初步建立了皇权统治。

所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不只是简单改国号那般,意味着权力分散的后金政权成功过渡为中央集权的大清帝国,所以皇太极可以说是真正的开国皇帝。

不过尴尬的是,明朝灭亡于1644年3月,皇太极却是猝死于1643年8月,他没有等到明朝灭亡的好时机,没有带领清军入关,没有使得大清由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所以皇太极只能是大清帝国的开国皇帝,而非清朝的开国皇帝。



三、真正的清朝开国皇帝顺治帝,不过主要功绩却是多尔衮所为

顺治帝身为清朝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可以说是真正的开国皇帝,他的历史地位可以参考元世祖忽必烈。

不过他的最大问题是名不副实,因为他是幼年登基,并没有亲政能力,所以带领清军入关的是实际当权者摄政王多尔衮,并且多尔衮之后坐镇北京,在他的指挥下,清廷击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并且连破南明弘光、隆武、绍武三个政权,就剩下最后一个政权永历在西南苦苦支撑,奠定了清朝大一统中国的格局,可以说顺治帝能成为世祖,多尔衮起码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功劳。

不过在古代王朝,臣子的过错是臣子的,臣子的功劳则是皇帝的功劳,虽然顺治帝的作为有所争议,但就实际来说,他身为当时的皇帝,在位时期清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功劳自然是算他的,总不能给多尔衮上一个世祖庙号。



四、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摄政王多尔衮

清世祖顺治帝的历史地位和元世祖忽必烈一样,但是元世祖忽必烈身为元朝开国皇帝,可没有人质疑,因为他是自己打天下,顺治帝之所以有人质疑,就是因为多尔衮替他真正的开了国,可以说多尔衮实际上干的是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事情。

因为不世之功,多尔衮的权力在当时也是越来越大,不臣之心也是越来越明显,甚至当了皇父摄政王,直接当了顺治帝的父亲,在各方面待遇也是向皇帝看齐,还直接说道顺治帝的父亲清太宗皇太极是得位不正,意思顺治帝也是得位不正,至于谁应该当皇帝,那自然是他多尔衮了,已经有了明显的篡位之心。

但因为统治集团内部不稳定,诸如两黄旗是死忠于顺治帝的势力,还有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不少诸王贝勒也是并不认可多尔衮,只是因为多尔衮势大,所以只能忍气吞声,不过平常多尔衮独揽大权,他们可以忍,但如果多尔衮要篡位,他们肯定会反对,到时候爆出出来的反抗力度可能大,也可能小,这对于多尔衮来说属于不可控的风险。



当时多尔衮才三十多岁,还年轻,所以应该是想彻底平定南明永历政权以后,有着更大的功劳和稳定的局势再篡位,结果因为他身体太弱,狩猎骑马时被摔下来,如果他的身体素质可以,本来也就是养养伤的事情,但因为他的身体素质太差,所以没有扛过去,就那么死了,由此使得顺治帝顺利亲政。

顺治帝亲政以后,一方面为了稳住多尔衮的党羽,另一方面多尔衮的功劳确实是大,所以追封他为成宗义皇帝,也是认可了他的功劳,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

等到顺治帝坐稳皇位以后,开始疯狂清算曾经架空他的多尔衮,最后多尔衮被剥夺一切封典,连墓都被掘了,下场是相当凄凉。

127年以后,乾隆帝认为多尔衮功劳太大了,如果就那样对他,会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借口顺治帝当时没有亲政,都是居心不良的宵小诬告多尔衮的,多尔衮是被冤枉的大清忠臣,因此平反了多尔衮,将其睿亲王爵位复封,并且定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不过乾隆帝并没有恢复曾经追封多尔衮为皇帝的待遇,毕竟这件事太大了,会引起很大的非议,甚至会影响到乾隆帝的统治,因此最后有着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功绩的多尔衮,只能是享受到铁帽子王的待遇,不过这也算不错了,毕竟他曾经的作为很明显有篡位之心,一般篡位者,要么成功,成为新皇帝,要么被清算到死无葬身之地,像多尔衮能在死后127年得到平反,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