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1914年在圣迭戈
在抗战期间,有三位美国记者被称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他们分别是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诺。因为他们三个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均为S,故也称为“3S”。
其中,史沫特莱的传记著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和斯诺的《西行漫记》并列为西方人向本国介绍中共革命的经典著作。史沫特莱在延安采访写作,促成白求恩大夫的援华。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1892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奥斯古德镇的一个贫苦家庭,曾祖父为印第安人。
史沫特莱最早是在1928年12月下旬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进入中国的,但她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则是源于她对西安事变的报道。
西安事变时,史沫特莱在西安,史沫特莱当时之所以在西安,并不是偶然。1935年12月,张学良以为中共中央还在上海,于是到上海秘密会见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吉林省自卫军总司令李杜,委托他帮助寻找中共关系、以商谈在西北联合抗日的问题。
史沫特莱
海伦·斯诺(右一)与史沫特莱(右二)
宋庆龄得知后,让史沫特莱联络中共特科人员刘鼎(陈赓部下)从中沟通。1936年3月,刘鼎赴西安,以他的学识和丰富的斗争经验,系统地向张学良介绍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张学良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了更确切的了解,加强了他与共产党全面合作抗日的信心和决心,为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会谈作了准备。
1936年秋天,史沫特莱接受了刘鼎的邀请,离开上海来到西安。刘鼎把这次请史沫特莱到西安的目的向她作了说明:周恩来和张学良的秘密会谈获得成功以后,共产党相信争取与东北军和陕西的其他武装力量联合起来抗日反蒋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而这将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周恩来希望能有一位同情进步事业的外国记者对这一过程进行客观的报道。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专门接见了史沫特莱,向她说明这次事变的意义,委托她主持对外英语广播,报道西安事变真相,并为她提供一切方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后,也与史沫特莱进行了交流。
当时,为了保证安全,英语电台就设在张学良的司令部里。史沫特莱每晚进行40分钟的英语广播。在广播中,她一面概述当天西安的事态发展,一面报道与这场事变有关的内容。史沫特莱的报道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她本人随之也成了一个国际人物,并被永久地被贴上了中共辩护人的标签。
史沫特莱
西安事变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后,她在广播中、公开披露了蒋介石在西安的秘密允诺。这被认为中共违背了谈判规定的保密承诺,捅了一个“大娄子”,但也使得蒋介石无法否认、拖延或改悔。
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手术不治在英国伦敦逝世。1951年5月6日,在她逝世一周年时,北京为她举行了追悼大会和隆重的葬礼。
史沫特莱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一块大理石墓碑上用金字镌刻着朱德写的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