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开始研制人工智能军事筹划系统,将人工智能用于与数据分析、作战行动筹划相关的过程。这一计划叫做“雷霆熔炉”,能让美军更加迅速地处理大量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定下决心。相关程序也可以模拟未来战争场景,替代传统的参谋团队。人工智能将计算行动的不同方案,并提出最佳决心建议,供指挥员选择采纳。五角大楼与Scale公司签订了落实“雷霆熔炉”计划的合同,微软公司也参与其中。今年年底,美军印太、欧洲司令部将试运行这一系统。


美国国防部保证,“雷霆熔炉”项目可在陆地、空中、海上、太空和网络空间等多域对抗中,获得更大规模的控制权。从2018年起,五角大楼推进并实现了有关人工智能的项目600余个。据专家评估,美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已经可以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研制核武器的“曼哈顿工程”相媲美。仅仅在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太空装备领域,从2019至2025年投资就增加了三倍,达到22亿美元。2023年,国会通过了国防部加快将人工智能系统用于军事行动的新版战略。为了运用多层次“军事信息生态系统”,五角大楼从2021年起开始改造完善美军的作战装备系统,计划到2030年,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所有自主和半自主军用机器人装备联成一体。


2023年美军成功进行了大语言模型试验,突破方向之一是基于大量语言学模型发展处理自然语言的神经网络技术。五角大楼为此成立了Lima专业工作组,用于研究运用生成人工智能可能的场景,即神经网络的类型。今年的工作是提高现有军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效能,用一系列创新方法处理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的大数据,以发现敌人行动中最微小的变化,依靠支离破碎的片断形成统一的战斗态势场景。


在军事领域运用人工智能的另一个例子是提高美国的防御力,抵御潜在的核导弹打击。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提高查明核导弹打击特征的效能,包括卫星照片,确定敌人洲际弹道导弹机动式发射装置的位置和状态。如果人工智能得出结论核打击不可避免,美国会据此做出政治决策,包括先发制人的打击。

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司令雷尼声称,乌克兰事件明确表明,战争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无人机把人从对敌人阵地的侦察中解放出来,有可能从空中高效毁伤查明的目标而无需使用有人航空兵。目前陆军正在探索能够减轻战斗负担的地面装备,初步目标是在2027年运用新的一体化人-机部队HMIF,下辖地面和空中作战平台,配备有效载荷和辅助设备,使机器而不是士兵会首先与敌人接触,让士兵们从交火区外进行操控。

空军运用新技术的速度同样是快速的。2024年,美国空军首次进行运用人工智能操控战斗机的实验。在加里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F-16战斗机独立进行了模拟空战,试飞员用专门的模拟装置训练神经网络,F-16座舱中有飞行员,但他只是监控机器人操控战机的过程。这次试验的成功,滋生了为1000架F-16配备人工智能技术的想法,美国空军计划2028年前让首架这样的战机入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