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国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为了守护我国戈壁滩上的瑰宝,那些被风沙摧残的敦煌壁画,不惜付出毕生的心血,甚至被“风沙”给打断了脊梁也在所不惜。



在2024年的时候,93岁的常沙娜挪动着步伐再次来到常书鸿美术馆的时候,她浑浊的目光当中依旧是对父亲深深地崇敬,尤其是看到那些被父亲临摹的敦煌壁画,这让她的思绪不禁又飘回到了几十年前……

为艺术而生的常书鸿

常书鸿祖籍热河,是一位不折不扣满族人,因为自幼喜好绘画,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他的叔父学习调色和临摹,常书鸿对此非常有天赋,在他9岁的时候,他便能够惟妙惟肖的模仿出不少出色的作品。



为了能够让自己绘画技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在1923年考入了浙江省甲种工艺学校的染织科,为的就是能够系统地学习染织的技艺和调色的技术,同时他还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到法国去进修绘画。

但是出国深造是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支持,很显然出身贫寒的常书鸿并不具备这样的财力,于是他便拿起自己的绘画工具,靠着给别人画肖像画和遗像来积攒费用,在经过长达4年的积累之后,他终于攒够了考试的费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常书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去往法国进修的资格,但此时的他已然是身无分文,于是为了能够顺利到往法国,常书鸿只能将自己的卖到轮船里边充当苦力,这才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法国。

由于他在法国举目无亲,常书鸿只能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学业,白天他就在巴黎的高等美术学院当中深造,晚上就拼命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其余时间则全部用来打工维持生计。



就这样常书鸿在法国苦熬的6年,最后在1932年的时候,她以彩色铅笔画《木工》获得了速写绘画第一名,从那以后常书鸿的画作便名头大盛,而他也多次在发力开展自己的画展,并且也遇到了自己的良缘陈芝秀。

1935年常书鸿在塞纳河畔意外地看到了一本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书籍,里边的敦煌壁画顿时吸引住了他的眼球:细腻的人物刻画,磅礴的构图气势,再加上整体大气的氛围,这让常书鸿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于是他当即便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要回国去敦煌,亲眼看一看里边的壁画,对于他的这个想法,他的妻子非常不同意,因为当时的中国战乱纷飞生活状况非常不好,而且常书鸿现在已然是巴黎艺术协会的会员,他要是回到中国的话,那就意味着要舍弃掉这么多年来他在巴黎的付出。

对此常书鸿却并不在乎,他觉得艺术不能用实际价值来衡量,而且他离开祖国多年,对家乡的事情都要淡忘,更加讽刺的是,他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竟然都不知道敦煌到底在哪里。



由于种种的原因,最终常书鸿还是踏上了回国的道路,最后在我国艺术大师张大千的帮助下,他终于带着家人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敦煌。

为了艺术甘愿舍弃所有

当时的敦煌可以说是一片寂寥,最让常书鸿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张大千带着他的儿子张心智在漫天黄沙当中吃的第一顿饭:



饭桌上摆着的仅仅只有三样东西,一盘很厚的面片,一碗黑乎乎的陈醋,还有一小碟颗粒非常大的盐巴,因为敦煌那里的水碱性很大,所以只能靠着醋来中和才能吃得下去,尽管食物如此简陋,但是常书鸿依旧是吃得津津有味,毕竟当时他的心情是溢于言表。

在来到莫高窟的时候,常书鸿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因为当时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敦煌壁画的重要性,再加上当地人常常到洞窟当中取暖烧饭,这导致其中有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被严重损坏。



再加上当地恶劣的天气,导致有很多的洞窟已经倒塌,又有一大批的壁画被掩埋在黄沙当中,不过好在常书鸿发现得及时,这才没有让事态朝着更加恶劣的方向进展。

由于洞窟内的光线十分暗淡,再加上还有不少壁画处在高空当中,这给临摹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于是常书鸿就将镜子悬挂在洞窟内,靠着光线的折射来照亮洞窟,而他也经常利用桅杆将自己的吊起来,在半空当中艰难地临摹。



艰苦的环境再加上庞大的工作量,很快便让常书鸿捉襟见肘,甚至到了最后连购买颜料的钱都没有,于是他干脆用染布的燃料进行改进,甚至还利用当地的黄土和土褐石进行代替。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常书鸿确实乐在其中,但是他的妻子陈芝秀却非常不满意,最终抛弃了丈夫和孩子,孤身一人远去,为此常书鸿纵马追赶了200多公里,最后也依然没能挽回妻子离去的决心。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很快全中国又掀起了一场比敦煌更加疯狂的“风沙”,那些牛鬼蛇神不仅破坏了大量珍贵的壁画和文物,甚至还对常书鸿进行了残酷的批斗,最后更是将他的脊梁打断,逼着他趴在地上学猪进食。

最残酷的是这些人还将常书鸿夭折的女儿从地下给挖了出来在漫天黄沙当中暴晒了整整三天,但是这依旧没有让常书鸿放弃他对艺术的追求。



对于常书鸿宁死不屈的斗争,那些牛鬼蛇神最终也还是屈服了,不仅将他送往了兰州医院,为他断掉的脊梁上安装了钢板,甚至还减少对他的批判。

1979年常书鸿终于恢复了敦煌研究所所长的职务,比之以前更加投入到了保护敦煌瑰宝的行动当中,直到1988年因为身体原因,他才迫不得已回到杭州休养。

在常书鸿休养的时候曾经立下过遗嘱,说自己的毕生的心血都在敦煌那里,所以死后也希望再度回到敦煌,从1936年以来,常书鸿在敦煌守护了50多年,他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在了那里,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
敦煌守护神(上):他早年赴法留学名震画坛,只因一次与敦煌莫高窟的偶遇,毅然归国开启一生的艰难守候. 人民艺术家杂志.
常书鸿. 浙江省人民政府.
用一生照亮昏暗千年的洞窟——走近“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郑州七中
人物解读. 半月选读杂志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