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事件为真实事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情节全来源网络。
- 为了内容通顺,部分对话是根据内容延伸,并非真实记录,请须知。
- 本文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鄱阳湖大战》
元末那阵儿,世道乱得像一锅粥,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朱元璋,原本就是个要过饭的乞丐,后来投奔了红巾军,在刀光剑影里摸爬滚打,好不容易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成了一方军阀。
可他这日子并不好过,就像在夹缝里求生,前面有张士诚挡着道,时不时给来两下子,后面还有陈友谅跟饿狼似的,眼睛死死盯着他,就盼着找个机会把他吞了。
这天,议事厅里气氛压抑得很,众人围坐一团,朱元璋眉头紧锁,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子。
谋士刘伯温站在一旁,神色凝重,说道:“主公,如今局势危急,陈友谅那厮率六十万大军南下,来势汹汹,咱们得赶紧拿个主意。”
朱元璋抬眼扫了一圈众人,沉声道:“大家都说说,咱是该回防南京,守好老巢,还是主动迎战陈友谅?”
大将徐达“噌”地一下站起身,双手抱拳道:“主公,依末将看,咱得回防南京。陈友谅兵力远超咱们,贸然迎战,怕是凶多吉少。南京乃咱们根基所在,守住南京,才有周旋的余地。”
可朱元璋却微微摇头,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狠劲,说:“回防南京,虽能保一时平安,可也太窝囊了。陈友谅此番来势汹汹,就算咱这次躲过了,下次他还会再来。咱不能一直这么被动挨打,得主动出击,给他点颜色瞧瞧。”
众人听了,一时都没了主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就在这时,又有军报传来,陈友谅的大军已经越来越近,局势愈发紧迫,朱元璋深知,自己必须得尽快做出这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决定 ,这一步,迈好了,兴许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要是迈错了,可就万劫不复了。
朱元璋心意已决,根本不听徐达等人苦劝,大手一挥,带着兵马就奔庐州去了,满心想着能一口气拿下庐州,把地盘再往外扩一扩。
到了庐州城下,这仗却打得异常艰难。
庐州城防坚固,守城的将士也跟发了狠似的,拼死抵抗。
朱元璋站在阵前,看着士兵们一次次冲锋,又一次次被打退,急得直跺脚,扯着嗓子喊:“给我冲!今儿个一定要把这城门给我砸开!”
可喊归喊,庐州城就像个铁疙瘩,怎么都啃不动。
日复一日,将士们累得够呛,士气也越来越低落,这场攻城战陷入了僵局。
这边朱元璋在庐州碰得头破血流,后方却出了大事。
陈友谅得知朱元璋主力在外,后方空虚,哪能放过这大好机会,立马点齐六十万大军,风风火火地朝着南昌杀了过来。
南昌,那可是朱元璋在江西的命根子,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旦丢了,南京就完全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危在旦夕。
南昌守将朱文正收到消息,惊得差点把手中令牌掉地上,赶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他一脸严肃,声音都透着几分焦急:“陈友谅这老贼,带了六十万人马朝咱们这儿来了,咱得死守南昌,不能让他前进一步!”
众将纷纷抱拳领命,可心里都清楚,这仗不好打,双方兵力悬殊太大了。
前线的战报一封接一封传到朱元璋手里,他看着那些战报,脸色越来越难看,额头上青筋直跳。
此时,他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天大的战略错误,可事到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
他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面对陈友谅那六十万大军,再看看自己身边,只剩二十万疲惫不堪的士兵,这仗,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绝望的气息。
陈友谅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六十万大军,兵临南昌城下,本以为能轻松拿下这座城,一雪前耻。
谁知道,南昌城守将朱文正也是个硬茬,带着城中将士拼死抵抗,硬是让陈友谅的大军在城下碰得头破血流,久攻不下。
陈友谅气得在营帐里来回踱步,把桌子拍得震天响:“一个小小的南昌,居然敢这般抵抗!给我继续攻城,我倒要看看,它能撑多久!”
身旁的谋士小心翼翼地劝道:“主公,南昌一时难以攻克,咱们不如绕过它,直接挥师南京,端了朱元璋的老巢,到时候南昌不攻自破。”
陈友谅一听,眼睛一瞪,怒声吼道:“不行!我一定要先拿下南昌,让那些背叛我的人看看我的厉害!”
他满心都被复仇的火焰填满,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
另一边,朱元璋得知南昌告急,心急如焚,可也明白不能慌乱。
他强压着内心的焦虑,召集众将商讨对策。
军师刘伯温手捻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陈友谅执着于南昌,这反倒给了咱们机会。咱们可火速封锁鄱阳湖,那是陈友谅大军补给的必经之路,断了他的粮草,他必然心慌,到时候再逼迫他决战。”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就依先生所言。”
于是,朱元璋迅速调兵遣将,封锁了鄱阳湖各个要道。
鄱阳湖水面宽阔,波光粼粼,可此时每一处港湾、每一片水域,都布满了朱元璋设下的防线。
士兵们忙着布置战船、设置路障,紧张有序地执行着命令。
陈友谅在南昌城下又折腾了好些日子,不但没拿下城,还听闻鄱阳湖被封,补给线要断,这下慌了神。
他又气又急,觉得不能再这么拖下去,心想自己兵力是朱元璋的三倍,怕他作甚,一咬牙,决定在鄱阳湖上与朱元璋决一死战。
他站在高高的战船上,望着鄱阳湖,恶狠狠地说:“朱元璋,我定要在这湖上将你彻底击败!”
却没料到,自己这一决定,正一步步走向朱元璋设下的圈套。
鄱阳湖上,铅灰色的浓云层层堆叠,沉甸甸地压向湖面,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压垮,叫人憋闷得慌。
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战船密密麻麻,那三层楼高的巨舰,威风凛凛、高高矗立,好似一座座巍峨的移动堡垒,气势汹汹。
再瞧朱元璋这边,一层楼高的战船在巨舰的衬托下,单薄得如同纸糊的一般,渺小得可怜。
战斗轰然打响,陈友谅的巨舰率先发动攻击。
火炮齐声轰鸣,震得人耳鼓生疼,一枚枚炮弹裹挟着呼呼风声,如雨点般朝着朱元璋的船队砸落。
炮弹砸在水面,瞬间激起数丈高的水花,一艘艘小船在剧烈的爆炸中被无情掀翻,船上的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发出完整的惨叫,便被冰冷的湖水吞噬。
朱元璋屹立在指挥船上,尽管局势危急,却神色镇定,他扯着嗓子,声如洪钟般大喊:“将士们,莫要慌乱!听我号令,靠近敌船,跟他们近身拼杀!”
他的声音,在硝烟弥漫、喊杀震天的战场上,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清晰地传进每一位将士耳中。
大将徐达,手中长刀寒光闪烁,身姿矫健地站在船头,宛如一尊战神。
他带领着麾下如狼似虎的将士,朝着陈友谅的船队勇猛冲去,口中嘶吼着:“弟兄们,杀啊!狭路相逢勇者胜,今日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眨眼间,双方战船便绞杀在一处。
士兵们纷纷纵身一跃,跳上对方战船,短兵相接,瞬间展开了一场惨烈无比的白刃战。
刀光剑影交错闪烁,鲜血汩汩涌出,迅速将湖水染得通红。
战场上,凄厉的惨叫声、激昂的喊杀声交织回荡,令人胆寒。
朱元璋的船队凭借着小巧灵活的优势,在陈友谅巨舰的缝隙间来回穿梭,瞅准时机,对其薄弱部位发起攻击。
无奈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朱元璋的士兵伤亡惨重,一艘艘战船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化作残骸漂浮在水面。
就在局势岌岌可危,朱元璋一方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一支流矢令战场上陡然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