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万斯突访印度之后,印巴双方爆发冲突。印度断水导致2.6亿巴基斯坦人遭受到了生命危机,巴基斯坦对于印度这样的举动万分恼怒在全力备战的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介入

而对比于巴基斯坦的降温举动,莫迪不经过调查,就执意认为是巴基斯坦策划的恐怖袭击,一度将印巴冲突推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事后美国表现得特别积极。支持印度反恐举动。在随后的几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是‬透露,美‬国‬将‬与印度达成的首批‬贸易协议。由此可见冲突的背后,毕竟少不了美国人的身影。

果不其然,在得到了美国的某种保证之下,近日印度再度上演了两面派作风,开始向中方发难,一面对美国彻彻底底的下跪,一面对中国“趁火打劫”。

有消息称,印度政府正在针对中国企业制定更为严格的投资政策:

1、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合资企业其中,尤其是电子领域的企业,中方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

2、要求中方企业转让核心技术,并将关键技术本土化。

3、同时为了打破中国供应链的垄断,印度对把供应链迁入印度的企业,中方可以有较高的持股,但不能超过49%。



4、在打压中方企业的同时,印度优先扶持本土企业,支持本土品牌和技术。

5、强制性要求中方“技术共享”,企图窃取中方核心技术。

对于这些针对性的政策,无非是印度保护主义的体现,也是对自己本土企业不自信的表现。

其实,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对中方投资展现出了“过度担忧”。但受限于自身基础设施落后、国民整体素质不足、核心技术匮乏等,本土产业一直无法提高。

这次趁着中美关税激战正酣,印度企图借此机会打压中国,更妄想同时完善自身的产业链结构,试图替代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但是,印度还是把事情想太简单了。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了近50年的努力,不是靠“投机取巧、浑水摸鱼”就能成功的。而且印度本身许多产品都需要中国提供零件和技术支撑。想要取代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

虽然美方的关税大棒政策确实给中国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但中方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美方确有将部分制造业引流印度的意思,但此前苹果失败的经验印证了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无法撼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