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又发表针对台海的新文章,英国《经济学人》杂志5月2日出刊封面,标题写着“台湾的考验”,封面报道题为“超强碾压台湾危机将至”。
文章提到,中国军力增长“逐渐侵蚀了美国在亚洲曾具备的压倒性军事优势。”美国战略家一直寄望,只要华府持续发出可信讯号表明可能“出兵护台”,北京方面便会推迟统一大业。
可以说,英国媒体又将全球的目光引向台海,英国媒体的论调似乎只要美国不做出承诺,那么台海就可能会更更加危险。其实英国媒体抛出这种论调,本身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因为台海属于中国内政,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那都是中国内部问题。这是英国媒体的论调,明显就是呼吁美国干涉,让美国明确对台承诺,否则将会面临美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对此,为了支持英国媒体的观点,该文章指出三大变数正在动摇这一立论基础。
首先,在川普执政下,美国的吓阻力正在流失。该文章给出这种观点,就是认为像日韩等这些美国的亚洲盟友,虽然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对美国抱怨连连,但是在军事对抗上还不得不依赖于美国。可是在台海问题上,他们可能会面临生死考验,文章就认为,这些国家会因为畏惧中国的军事力量而选择观望或退缩。对此,该文章给出的观点就是“中国可能会认为机不可失,能尽快拿下台岛。”
其实对于这样的观点,无非就是该媒体想要进一步渲染中国军事威胁,从而将中国的内政问题国际化。利用渲染中国的军事实力更为强大,让美国、日韩这样的亚洲盟友都会因为台海问题而畏惧,从而逼迫美国方面进一步确认对台的军事承诺。文章进一步怂恿这种观点,无非就是想要让美国高层下定干涉台海的决心,不要因为中国的军事能力增强,选择放弃台海。
该文章的第二个观点就是中国大陆对台战略不再仅限于全面攻台,也在加速演练更防不胜防的“灰色地带”袭扰行动,藉此削弱台湾危机意识。其实对于这样的观点无非就是制造阴谋论,想要将大陆对“台独分子”震慑的军事行动以及各种政策被解读为是对台的“阴招”。但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若是能够用其他的办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削弱“台独势力”的影响,淡化两岸彼此对立的意识,其他方法当然也可以借鉴。
说白了,文章核心观点就是淡化美国干涉台海的意图,这样美国就没有更大的意愿来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不断对台施压的前提下,并没有真正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从而弱化了美国的军事反应能力。说白了,文章真正呼吁的观点还是希望美国能够做出军事反应,希望美国能够采取军事行动,对台进行军事保护,从而避免中国采取麻痹手段让美国在台海危机来临时来不及反应。
而文章的第三个变量就是“台内部乱局使其难以采取果断措施提高防务预算或备战。对于这一变量,这也是该文章所担忧的地方,毕竟岛内的赖清德不断胡搞,制造社会对立,必然会产生严重的社会撕裂。其结果就是岛内可能面临分裂与动荡,从而让岛内无法形成一个共识,无法被美西方国家更容易操纵,自然难以利用岛内民众,无法忽悠他们去抵抗大陆的国家统一。
说白了,其核心观点就是希望岛内不要出现过多支持统一的声音,也是想要让美国关注到这一点。毕竟岛内支持统一的声音越强烈,他们利用台岛来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就越无法达成。而该文章担忧的观点就是岛内出现社会撕裂,支持统一的声音更强,将会令赖清德当局没有能力来怂恿台湾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棋子。文章明显就是呼吁美国加强对岛内舆论控制,进而达到对全台的控制。
其实《经济学人》近年来频繁聚焦台湾问题,报道主基调是鼓吹“台湾危险”。而这篇报道也无外乎于此,说白了,这些西方媒体就是想要维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而不希望中国脱离美国的霸权掌控。可是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他们已经在很多方面无法遏制中国,于是就想利用台海这个棋子,要利用战争来遏制中国崛起。对此《经济学人》炒作“台湾危险”,主要目的是希望美西方强化对台海问题的介入,本质上是试图插手中国内政,为中国统一事业制造外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