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门诊有患者忧心忡忡地咨询:“我患冠心病多年,血脂也一直偏高,一直靠吃阿托伐他汀来降脂,可又特别担心长期服药会有副作用,能不能改成吃几天停几天呢?”
这种对长期用药安全性的担忧,在患者群体中颇为常见,有些患者就采取折中策略,吃几天药停几天药,然而,这种间歇用药的方式,可能带来3大健康风险!
风险一:血脂大幅反弹
“吃几天停几天”的用药方式,体内药物浓度就会频繁波动。在停药期间,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会迅速恢复,从而导致血脂反弹。
LDL-C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反复波动的血脂比持续处于高值更为危险。忽高忽低的LDL-C会反复冲击血管内皮,加速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以及炎症反应。这就好比海浪不断冲刷堤坝,最终会导致血管斑块快速进展,让血管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风险二:斑块从“稳定”变“脆弱”
他汀类药物可不只是单纯降脂,还能通过抗炎、抗氧化等多重机制稳定动脉斑块。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后,斑块纤维帽会增厚,就像给斑块穿上了一层“防弹衣”;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使斑块脂质核心占比减少。
但间歇用药却会逆转这一保护作用。在停药期间,炎症反应会反弹。研究显示,间歇用药者斑块脂质含量反弹速度远超持续用药者;动物实验也表明,模拟间歇用药模式,斑块破裂风险会大幅增加。原本稳定的斑块变得脆弱不堪,随时可能破裂引发血栓,心血管事件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间歇用药,心血管事件复发率会大幅上升;脑卒中患者停药后,卒中复发风险也会明显升高。
风险三:肝损伤风险反而增加
部分患者因担心肝损伤而自行停药,却可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用药期间,他汀抑制胆固醇合成,肝脏脂肪代谢会转向分解;而停药后,胆固醇合成反弹,但脂肪分解却未能同步恢复,导致脂质“合成>分解”。长此以往,肝脏脂肪沉积逐渐增多,可能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甚至肝纤维化。
有研究指出,规律用药组脂肪肝发生率相对较低,而间歇用药组则显著升高。更隐蔽的是,转氨酶在用药期短暂升高后,停药期看似“正常”,实则肝细胞持续受损。肝脏健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严重威胁,却难以被及时察觉。
如何安全服用他汀?
要想安全有效地使用阿托伐他汀,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规律至上,设定每日固定服药时间,避免漏服、错服。其次,监测护航,定期检查血脂、肝酶、肌酸激酶等指标,每年评估颈动脉斑块和肾功能,及时掌握身体状况。最后,若出现肌肉疼痛等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必要时换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