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英国/美国电影《峡谷》。
片名 The Gorge (2025),别名禁谷。
《峡谷》是一部超级混搭的科幻惊悚片,将狙击手的冷酷硬派、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末日废土美学和跨峡谷的禁忌之恋糅合成一锅沸腾的类型大杂烩。
它肯定不完美,却足够生猛,就像影片中那些从迷雾中爬出的变异生物,狰狞中带着诡异的诗意。
迈尔斯·特勒和安雅·泰勒-乔伊两位名字相近却气质迥异的演员,撑起了这场看得见摸不着的罗曼史。
迈尔斯·特勒饰演列维,是一名典型美式硬汉,海军陆战队退役后从事佣兵,失眠、酗酒、写阴郁的诗,像一头困在混凝土塔楼里的受伤野兽。
泰勒-乔伊的德拉萨则截然不同,立陶宛口音裹着东欧式的冷冽,杀人时精准如机器,调情时又侵掠如火。
两人被分配到地图上不存在的峡谷两侧,任务则是用各种武器阻止从深渊底部爬上来的生物。
尽管明令禁止交流,俩人还是很快就打破禁令,开始远程沟通。两人笨拙地交流很快撩拨得心里痒痒的,进而奠定了全片的浪漫基调。
脚下是末日深渊,爱情则成了他们生存的必需品。
列维用滑索横跨峡谷去见德拉萨时,摄影机俯拍整个深渊,两人如蛛丝上的蚂蚁,浪漫与危险都让人心跳加速。
影片的重头戏发生在峡谷底部,雾气笼罩的底部才是整部电影的最高光时刻。
浓雾中变异生物若隐若现,受波兰画家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的启发,就像《湮灭》的变异植物与《寂静岭》肉块怪物的混血产物。人马骨架披着藤蔓,教堂里挤满干尸,顶着人头的蜘蛛“人头攒动”。
随处可见的扭曲人形、腐败的宗教符号、超现实的地狱图景,让影片从科幻冷峻风格瞬间变为有趣的B级片。
导演斯科特·德瑞克森曾凭《险恶》《黑色电话》,证明自己在营造心理恐惧方面经验丰富,这次他选择用视觉奇观轰炸观众。
列维与德拉萨在垂直的吉普车上与怪物群搏斗,影片进入最高潮,镜头在车内狭窄空间与车外混沌地狱间急速切换、上下翻飞,电子配乐如金属轰鸣,毫不逊色于山姆·雷米式的癫狂动作场景。
影片前半小时是冷战末期的《电子情书》,中间一小时是《生化危机》搭档《最后生还者》,结局滑向仓促的政府阴谋论。
这种过山车式的类型跳跃,既是魅力也是软肋。当男女主角在教堂发现二战遗留的生物实验档案时,叙事突然加速,像被按了快进的《X档案》。
西格妮·韦弗饰演的指挥官本该是点睛之笔,但她的戏份薄如纸片,缺少发挥空间。
多元素混搭是影片的特点也是缺憾,剧本贪多贪全,既要狙击手爱情史诗,又要克苏鲁恐怖,还要批判军工复合体。广度深度不可兼得,结果自然是每个主题都浅尝辄止。
比如片中惊艳的“空心人”,这些怪物受T.S.艾略特诗歌启发,像《盖亚》一样本可成为存在主义的恐怖符号,最终却沦为电子游戏里批量刷新的小怪。
但瑕不掩瑜,《峡谷》足够生猛真诚,非常值得一看,它让两个杀人机器产生了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末日里大谈恋爱却丝毫不显油腻。
当德拉萨用狙击枪打爆酒瓶,当两人在枪声中随着雷蒙斯乐队《Blitzkrieg Bop》跳起死亡华尔兹,你会接受这种荒谬的浪漫。
安雅·泰勒-乔伊表现依旧耀眼,继《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后,她再次证明自己能把脆弱与暴烈装进同一具身体。当她纵身跃入深渊拯救列维时,那不是英雄救美,而是两个契合的灵魂在末日下重逢。
混搭爱情科幻惊悚,
末日深渊视觉奇观。